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2018山东临沂地震最新消息今天 李四光预测四大地震真假

来源:中国地震台网 2018-04-12 08:46 http://www.mnw.cn/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4月11日19时53分在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北纬35.62度,东经117.76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山东临沂3.1级地震:据移动人口大数据分析,震中20公里范围内人口数约70万,50公里范围内约322万,100公里范围内约2348万。

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地震

  山东临沂市平邑县地震

相关新闻

李四光预测了哪四大地震(作者:震长)

  “李四光曾经预测了四大地震,前三次都发生了,第四次就在我们这里,好可怕啊”,类似的内容在网络上传播了很多年,最近几年,由于大家经常使用微博、微信等移动社交工具,类似言论的传播似乎更加频繁和广泛。

  根据震长身边一些年长的地震工作者回忆,“四大地震”预测的说法始于七十年代中后期,之后沉寂多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又重出江湖,现在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大家在网络上交流传播的便利,“四大地震”的言论又频繁出现,周而复始。

  地震预测,是根据对地震规律的认识,预测未来地震的时间、地点和强度。按照时间尺度,地震预测分为四种,长期预测是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测,中期预测是指对未来1到2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测,短期预测是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测,临震预测是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测。目前为止,短临地震预测几无进展,中长期地震预测有一定的准确性,这对指导区域性地震灾害防御帮助很大。

  李四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最大贡献是创力了地质力学,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功勋。李四光先生在地震学领域亦有颇多贡献,如开创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根据《李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一书的描述,李四光在1966年邢台7.2级地震后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邢台地震之后要密切注河北河间、沧州一带地震危险性,1967年河北河间发生了6.3级地震;1966年组建地震地质大队,第二年他就派人到唐山开展地震地质工作,1976年唐山发生7.8级地震;1969年李四光指出云南通海地震的危险性,1970年云南通海发生了7.7级地震。1970 年他指示地震地质大队根据活动构造体系、活动性断裂带结合历史地震活动编制全国地震危险区分布图,他问了一些地方,道孚在哪,彝良在哪,武都在哪,武威在哪,门源在哪,峨山在哪……1973年四川炉霍发生7.3级地震,1974云南大关发生7.1级地。

  也就是说,李四光对地震危险区有过一些相关描述,实际上他本人相信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并为此进行了不懈努力。但实际情况是,据李四光先生的同事以及他的学生回忆,并没有发现李四光说过类似的言论,或者说他具体预测了哪四大地震。

  事情到此大家也许大致明白了,网络上李四光关于四大地震预测也并非空穴来风,但实际上也并不是大家所传说的那四大地震,网络上流传的李四光关于“四大地震”的预测属于以讹传讹。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中央政法委印发通知要求学习宣传丁宇翔同志
  • 7月1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92号和95号汽油价
  • 全国铁路暑期运输7月1日启动 预计发送旅客9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龙舟竞渡情牵两岸 第二届闽台龙舟邀请赛开赛
    【视频】龙舟竞渡情牵两岸 第二届闽台龙舟邀请赛开赛
    儿童斜视不治疗会造成哪些影响?
    儿童斜视不治疗会造成哪些影响?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隔墙工厂”有新意?惠安这么做→ 海峡花卉产业园内技术人员察看蝴蝶兰长势 “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全国约七成宅基地发证 一本产权证带来农 福建艺术类本科校考批、普通类本科提前批 传承优良传统 汲取奋进力量 三明市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专题班在沪开班 一见·站在历史的坐标前,我们如何凝望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