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基层倾听呼声
一线代表增加盛会“底气更足”
“我刚从生产一线回来。”11月5日中午11时30分,记者拨通浙江省巨化集团公司装备制造有限公司高级车工技师叶幼青的电话,他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准备赴京参会。自9月中旬以来,叶幼青坚持到企业和工人座谈,入社区和群众面对面。“当选为十八大代表,意味着要担负更多的责任。我已经将这几个月来调研、走访的结果收集整理好,带上北京,履行职责。”
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个个忙碌的身影,一幅幅劳动的画卷……当我们走近十八大代表群体,扑面而来的,是来自基层一线的清新气息。
选举工作伊始,中央就提出“两增一减”的要求,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比例增加,党员领导干部比例减少。每一位来自基层的代表,都在直接传递着普通百姓的心声;一线代表数量不断增加,则让这个五年一度的盛会“底气更足”。
晚上村镇场院播放电影,白天走乡串户收集社情民意。当选为十八大代表后,湖南省永兴县柏林镇的电影放映员马恭志的生活越发忙碌了起来。23年为1000多个村组放映电影11000多场次,他深刻体会到基层山区群众对文化娱乐生活的渴望。他告诉记者,这次一定会把加强乡镇综合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建议带到大会上。
十八大代表选举,切实把发扬党内民主、坚持走群众路线贯穿全过程,选出的代表反映了大多数党员的意愿。
用汗水和爱心浇灌康复护理事业的杨瑞辉,尽心竭力服务百姓的“社区小总理”王波……大批来自农村、企业、社区的基层代表,既是服务社会、无私奉献的楷模,也是百姓心声的聆听者,基层情况的把握者。他们的到来,将带动党的各项决策部署更加科学,更加符合基层实际。
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认为,更多基层代表走进中国共产党最高议政殿堂商讨国是,表明中国共产党更加注重在基层寻找力量,更加注重把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定位于广大人民群众。“党的活力在基层,党的根基和力量也在基层。”
来源广泛事业中坚
“新面孔”反映新任务新期盼
当下的中国,进入社会转型期、矛盾凸显期,同时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样的时期召开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构成方面表现出鲜明时代特征。
十八大代表中,既有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又有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既有工人、农民、专业技术人员和军人,又有基层干部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还有来自非公有制企业和新社会组织的党员。民企老总、律师、注册会计师、大学生村官……这些“新面孔”受到特别的关注。
无论执政一方,还是来自基层,党代表心系民生、情牵百姓。他们期望能在党代会上聆听到党中央对未来发展的战略设计,也希望通过党代会传递来自基层的民生关注。
湖南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周明觉,是全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唯一的十八大代表。来北京前,他一直惦记着,开会时要“告诉大家‘我们是干什么的’,呼吁整个社会对注册会计师行业有进一步的认识”。
湖南三一重工董事长梁稳根、山东登海种业董事长李登海、江苏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一批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家都在十八大代表之列。
全国20万名大学生村官,首次选出石磊、周晓琳、王淑媛、邢镭4名党的十八大代表。
“这些年轻面孔的出现,是中央高层导向与基层百姓认可的双重体现。他们的示范效应、成长路径,将影响到众多80后、90后的人生追求。”国家行政学院汪玉凯教授分析。
不管来自哪个地方,不管来自哪个群体,不管来自何种职业,十八大代表以自身的先进性和优良的业绩,代表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代表着中国未来发展的中流砥柱。
新变化反映社会新动向,新任务凝聚民众新期盼。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李民表示,本届代表结构的“广泛性”使其“代表性”更加凸显,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基层经历,必将为其履职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党的事业永葆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