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4位农民提鸡抬匾赴长沙给袁隆平“颁奖”

来源:华声在线 2012-10-19 14:54 http://www.mnw.cn/ 海峡都市报电子版

图为农民朋友将“天降神农,造福人类”的牌匾和土特产,赠送给袁隆平院士。本报记者徐行摄

  华声在线-湖南日报10月18日讯今天下午4点半,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院子里,一阵激情的爆竹声后,4名从溆浦专程赶来的农民抬着写有“天降神农,造福人类”的牌匾,提着自家生产的土鸡和鸡蛋,亲手送到仰慕已久的袁隆平院士手中。

  得知有农民远道而来,袁院士顾不上身体不适,早早来到办公楼前迎接。他高兴地收下了礼物,深情地对大家说:“这份朴素又特殊的感情,我由衷地感受到了。我就是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不是神,搞研究就是为农民服务,农民高兴我就高兴。我领到过很多奖,农民给我‘颁奖’还是头一次,这个‘奖’价值更高。希望我们继续合作,争取最短的时间让溆浦的超级稻百亩攻关片达到1000公斤。”

  这块牌匾是由溆浦县横板桥乡兴隆村和黄茅园镇金中村村民联合赠送的。想来长沙送匾的村民太多了,经过PK,两村各有2位村民最终获得这一珍贵机会。4人都是头回到长沙,今天中午11点坐上大巴,从溆浦一路赶来。

  金中村村民唐荣龙,就是凭着1亩6分地产出干谷1700多公斤摘得村冠军的绝对优势胜出。“我长到64岁,没见过这么好的谷子。村里一些八九十岁的老人,都说从没见过。”该村村支书唐忠勇负责管理这107亩超级稻示范田,他告诉记者:“村里是第一次种Y两优8188这个品种,70多户中有10多户亩产达到1000公斤,激动得不得了,都抢着要来感谢袁院士。可惜名额有限。”袁院士听得哈哈笑,他开心地回忆说,上世纪七十年代黄茅园镇就是杂交水稻的制种基地,那时就富得出了名,家家有自行车,八十年代还有了黑白电视机。

  兴隆村村民吴伟传承包了100亩地种植Y两优8188,今年平均亩产将近920公斤。“我找人收割谷子,哪知道产量太高找不到人,提了4次价,最后谈到280元才成交。”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热门评论:
频道推荐
  • 也门胡塞武装以“间谍罪”判处18人死刑
  • 2025年11月24日油价调整最新消息:92号95号
  • “践行回信精神 感恩奋进‘十五五’”福建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一个产业 共富一方 | 洛江永安:蝴蝶兰“飞”入小山村,带来“花”样新生活(视频)
    一个产业 共富一方 | 洛江永安:蝴蝶兰“飞”入小山村,带来“花”样新生活(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医解百科丨立冬进补 不是大补特补(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这个“全球最大”意味着什么?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渔村联建“共富海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 产业培育“科创链 福建省提前下达2026年度耕地保护和生态修 南安装备制造业:“智造”驱动新跃迁 福建6个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重点攻关及产 福建省外贸经营主体突破10万家 福建省三案例亮相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