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习题成百上千反复做,为挤进优质民办初中,还要争相上奥数班,数学越学越难让小学生叫苦,也成为家长最头痛的学科……
昨日,在西南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华人数学教育会议暨数学教育博士生论坛上,全国知名数学专家,针对家长最关心的孩子小学数学、数学奥赛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题海战术或致孩子厌学
“家长和老师要多思考,不要一天到晚让孩子做题,一道题目反反复复上百次,让孩子厌倦了,就再也不愿意学习了。”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义务教育数学课标修改组组长史宁中教授认为,小学数学训练太多,甚至计算速度让孩子压力大,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是非常值得担忧的。
他观察到,现在家长们对孩子的数学学习,常常采用“错一罚十”甚至加倍的惩罚,同时强调做题速度,压得孩子喘不过气。这种盲目竞争题量、速度的现象堪忧,比如小学课标可能要求孩子一分钟完成8道题,校长直接提高要求一分钟10道,班上老师则提高到12道,家长们为了比拼,又在课后为孩子加到了15道。“这样盲目增速,在简单的问题都让孩子觉得很困难、头痛,学习的兴趣自然也被消磨掉。”史宁中说,这不是训练孩子学数学,而是“熟练工种”。
华东师大终身教授王建磐表示,家长、社会常常呼吁要给学生减负,殊不知当知识点减少很多,可能只剩下1+2这样的口算题,家长老师们还是能够衍生出上千题给学生,照样累死人。“所以,我们的老师也要学会合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而不是题库训练,把数学教到谁都不想学了。”他认为,一道题目教到学生掌握方式,有感觉就可以了。
98%小学生不适合学奥数
对于目前家长最关心的奥数学习,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教授也给出了答案,“98—99%的小学生不适合学奥数,也不能去搞奥数。”
他认为,奥数锻炼思维能力,但也仅适用于极一小部分的数学思维相对成熟的学生,这样的训练也只适合小范围进行,更不能作为入学标准去要求学生普遍学习
史宁中也否认了以奥数来选拔学生,评价学生是否优秀更主要的是看孩子表现。比如面试就是一种选拔方法,一个孩子好不好,看奥数成绩看不出,面试聊一聊就能看出来。
专家们认为家长与其把大把的时间花在研究奥数上,不如动动脑子怎么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这远比知识来得重要。
专家建议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专家们认为,数学需要思考,而不是作为熟练工种让学生们“一看就会,一做就对”。史宁中教授指出,一道思考题不是靠记忆来的,而是引导学生发散出不同思维得到最终答案。“只要学生思考过程与最后结论一致我们就应该判定这是正确的。”
史宁中教授表示,数学其实是生动活泼的,在教学中不妨把数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将随时身边发生的事情带进教学,就能带给孩子学习的快乐。
宋乃庆教授认为,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质量的一个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在课堂上,带入生动的案例,采用小学生喜欢的连环画形式,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内容选择上,再现数学家的成长经历,还能培养学生勤奋学习的品质。而课堂上,让学生熟悉典型经验,更易让孩子接受领悟。
同时,遇到小朋友的回答,老师们不要轻易否定,而是从中找到他们的闪光点,启发孩子更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