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新京报 新华
闽南网6月18日讯 神九升天后,将进行15项航天医学相关空间实验。天宫一号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验平台,因为在地面上一直都处在地球环境条件下,在空间里重力消失,环境反差很大,能够看到发生了什么问题,而空间环境有助于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用来研究地面上出现的病症,比如重症肌无力或者骨质疏松,太空实验都会提供一些很有意义的借鉴和帮助。
失重环境服药吸收多少?
服扑热息痛
采唾液样本
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将首次开展失重条件下扑热息痛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首先,乘组航天员进行地面口服扑热息痛后唾液药代动力学研究,采集地面对照数据。其次,在飞行中服用扑热息痛,采集唾液,返回地面后测定唾液中扑热息痛浓度,通过对比,探索失重条件下扑热息痛唾液浓度变化规律。
实验意义: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表示,失重条件会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药物剂量要随之调整,否则可能没有效果或发生药物过量中毒,用药安全性下降。建立失重状态下的药物剂量,对保证航天员在中长期飞行中的安全用药非常必要。
飞行器内气体污染多重?
舱内气体采样
带回地面研究
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有害气体采集设备,实时采集在轨飞行中舱内的微量挥发性气体,返回地面进行分析,用于分析目标飞行器舱内的空气质量,可以对目标飞行器内的微量有害气体进行评估,了解飞行器内污染水平。
实验意义:设备实现了定时定量采集气体的功能,可为分析舱内有害气体提供精确的数据。
太空环境下为何骨丢失?
“力刺激”对抗
空间骨丢失
空间骨丢失,是制约人类长期空间飞行的主要风险之一,在失重环境中,航天员会出现骨质疏松、肾结石等。航天员将采用力刺激仪在空间实验室任务阶段对航天员进行力刺激防护。据悉,基于力刺激提高骨细胞的敏感性与骨间隙液流速度理论的针对性设计,首次在轨开展短时直接力刺激空间骨丢失防护技术研究,通过短时力负荷刺激提高骨细胞敏感性,增加骨间隙液流速度,增强骨细胞活性,从而达到对抗空间骨丢失的效果。
实验意义:航天专家李莹辉说,在交会对接任务中开展空间骨丢失防护技术研究,不仅可积累我国航天员中期空间飞行的骨代谢数据,而且可通过实施本实验,验证基于力刺激原理的骨丢失对抗仪的空间适用性,为中长期空间飞行导致的骨丢失防护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航天状态体重会有变化?
测人体质量
供医监医保
神九任务中,三名航天员将使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自主研制的质量测量仪对人体质量进行测量,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线性加速度方法,结合了光学、力学等先进的技术应用,精度可达到被测物体质量的±1%。
实验意义:李莹辉说,我们将首次在轨测定航天员质量,积累失重环境下人体质量变化的数据,为后续任务中长期飞行航天员医监医保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