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破壁”中寻求破局之道
“不是转型会死,是不转型也活不了。”这句略显沉重的戏言,道尽了许多制造业企业的共同焦虑,记录了企业家的“压力指数”,也留下了他们对转型的判断力、对协作的共识感、对未来的行动力。
在这场主题沙龙中,我们看到的不是浮在政策层面的讨论,而是一场“从车间到会议室”的现实碰撞。企业家们讲的是设备改造中的“卡脖子”,是自动化推进的“人力空窗期”,是引进高端人才却被现实拦住脚步的无奈。他们关心的,不是远方的蓝图,而是今天就得破的困局。
而今,南安制造业的问题,正是中国制造业的缩影。这把破题的钥匙,恐怕也并不在“新词汇”中,而在跨越“孤岛”的实践里。要做的不只是“补短板”,更是让创新、人才、资本、政策——这四股力量真正“长在一张图纸上”。
正如徐金山所说:“产品要让世界看得上,工艺要有世界的标准。”当“出局”与“出海”成为时代命题,南安的产业链上的企业,也正在寻找一种更强的“抱团出海力”。
从“制造”到“智造”,从“单打独斗”到“链上共赢”,这场沙龙不是终点,而是霞美机械装备产业迈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出发点。“我们这一代人修的是地基,希望下一代能在这地基上,造出属于南安的‘高楼’。”一位老企业家有感而发。
(李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