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28日讯 “以前加工石材,钱是赚了,但经常跟邻居闹冤家;现在洗车,干净很多。”在南安市码头镇诗南村,老吴忙着为顾客洗车。他开了近20年的板材厂,去年被强制关停,改开洗车店。
诗溪上游的小支流水质良好
类似这样的石材小作坊,码头镇在这次赛水质过程中关停了15家。今年下了几场大雨,诗溪都没有出现“牛奶溪”。沿线13公里、17个村的村民都成了直接受益者。
“没了那些粉尘,地里的土都软了很多,不会结成硬块,庄稼都长得好些。”村民戴天生说,以前漫天粉尘,还污染土地和水源。他希望,整治不要一阵风,小作坊成本低,很容易重新开起来。
转行做洗车 感慨“干净多了”
码头镇诗南村,是石材加工业的一个集中地,以前有10家小作坊,供应周边乡镇的装修市场。
“污染很大,道理我也知道,但毕竟是一门营生,不做这个做什么?”洗完车,老吴点上一根烟,烟灰飘起来,在落到衬衫前,被他眼疾手快地扇飞了,“洗车要干净很多,以前都是一身石粉,头发都结成一团”。
赚的钱少了吗?老吴心里算了一下,“钱其实差不多,但我还是觉得洗车好。加工石板材毕竟是重体力活,年纪大了,越来越干不动了,洗车轻松”。老吴说,他曾想去企业,人家一看身份证,嫌他快60岁了,顶多当门卫,一个月不到2000块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