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泉州两会,“东亚文化之都”成为一个热门的关键词。南安籍泉州市政协委员傅培聪,专门提交了一份《关于复建南安丰州古城墙的建议》的提案,建议以泉州当选“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复建丰州古城,组建闽南文明发源地古迹游线路与闽南文明源头旅游区。
委员建议复建丰州古城
建设闽南文明源头旅游区
丰州曾是闽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闽南文化”发祥地,现有1处国家级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11处市级文保单位。九日山作为国家5A景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更是丰州人的骄傲。
丰州古城为明朝万历二十五年为抗击倭寇军民共建,拥有四城门,周长3196米,高4尺,角楼4座,铳台176个,堞1022垛,城墙外围设有护城河。当年的护城河,如今一部分为现今的北渠,当年的富春门、武荣门、东门等地名沿用至今。遗憾的是,古城于上世纪抗战时期被日寇误为泉州城而炸毁。
“对接‘东亚文化之都’,重建丰州古城,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傅培聪表示,复建古城,不仅能够延伸丰州作为闽南文明发源地的软实力,丰州镇与泉州市区比邻,也将为“古城泉州”注入深厚历史文化内涵。
傅培聪建议,古城复建部分包括真正的城墙与城门,可征集、寻找当年的城墙石构件,邀请文史、建筑等方面专家对古城的重建进行勘探、论证,争取原貌复建。
“此外,可结合清源山、郑成功焚衣处、石亭寺、九日山、城隍庙、丰州书院、韩偓墓、万衣岭、丰州古街等,组成闽南文明发源地古迹游线路与闽南文明源头旅游区。”傅培聪说,此外,还可引进泉州民间各戏剧团体前往丰州驻扎演出并设立相关协会会址,把南音、高甲戏、梨园戏、打城戏、布袋戏、木偶戏、南少林武术、桃源传统战阵、桃源花灯(闽南元宵花灯的发源地)、攻炮城等集中在丰州体现,与古城文化、古城遗物相互映衬。
丰州着手规划建设
拟打造“闽南文化大观园”
丰州作为“古城泉州”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历史遗存、古迹,引入市场机制,招商引资,更好地对接“东亚文化之都”?
昨日,记者从丰州镇了解到,丰州镇目前正在着手进行规划,拟以九日山景区为龙头,以闽南文化为内涵,以文化历史遗存为支点,以“一镇识闽南”为主题,启动丰州旅游规划和九日山5A级旅游景区规划,打造集宗教朝圣、文化休闲、生态观光为一体的“海丝文化”旅游精品工程和“闽南古镇”精品景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丰州镇党委书记雷进荣向记者透露,按照规划设想,在古城维护上,将坚持“修旧如旧”原则,不做大拆大建,逐步改造古城内不协调的建筑,有机更新为公园、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通过修缮疏通河道水系、保护宗祠古厝、镇区街巷,尽量维护古城原有格局。
恢复和疏通古城内外历史水系,包括护城河、溪流、池塘、井泉和排洪灌溉沟渠等,并规划一定宽度的绿化带,环城遍植杨柳,形成古城周边的活力开放空间。
此外,以保护性改造和修缮为主,维护各级文物单位,修缮整合南邑城隍庙、黄氏家庙、傅氏大宗祠、唐王宫、石亭寺、昭惠庙、丰州书院、丰州古街及桃源村连片古大厝等现存宫庙、宗祠和历史风貌建筑,发展特色旅游商业、家庭客栈等旅游相关设施,同时贯通古城内外(内四铺和桃源、旭山)的历史街巷网络,使之成为串联各个文物单位、历史风貌建筑群的旅游路径。
“丰州镇还将注入闽南文化,作为古镇的‘灵魂’。”雷进荣表示,在古镇内要将闽南建筑、风俗、美食、节庆、宗教、戏曲等资源转化为旅客可参与、可触摸、可体验、可互动的精品旅游产品,在仿古建筑群内注入古文化色彩,把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化旅游元素的“吃住行游购娱”融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打造“一镇识闽南”的“文化大观园”。(记者 唐莉洪 张彬彬 陈江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