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南安的发展热力丝毫不减。海都医院迁建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构筑着区域医疗的“生命堤坝”;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程现场,管网延伸铺就着城市生态的绿色基底;官桥镇中通快递闽台总部建设现场,车辆穿梭编织着联通两岸的流通网络……一个个火热建设场景,是南安以“项目提效年”为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今年以来,南安市459个在建重点项目(含滚动)年度计划投资844.83亿元,1—9月预计累计完成投资702.4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83.15%,超时序进度8.15个百分点,项目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该市第二季度省级重点项目正向激励考评(即五个一批)进入全省前十。
走进南安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只见机械轰鸣,各类工程车辆往来穿梭,金属碰撞声与焊接声此起彼伏,施工人员忙碌有序,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这一总投资80.19亿元的项目,不仅是南安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征迁面积最广的项目,更像一个大容量“充电宝”——通过配置上下两个水库,在用电低谷时抽水储能,高峰时放水发电。据设计测算,项目建成后年发电量预计可达12.6亿千瓦时,年税收贡献约1亿元,环保效益同样显著,每年可节约标煤48.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8万吨。
如此重大项目的快速推进,离不开南安全方位的工作举措。为推进该项目,南安在前期工作中打出“情理法德”和谐征迁组合拳,借群众返乡契机高效开展入户走访,仅用3个月就完成4618.38亩土地征迁;推行“并联审批”提速模式,构建“联调快响”矛盾调处机制,不到一年便取得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较同类项目常规周期缩短10个月,实现“后发赶超”。
在全市项目推进保障层面,南安做实做细各类要素支撑。组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专班,开展“千企万户”走访活动,提前介入项目需求,推动资源与项目精准匹配;创新制定“项目全生命周期一次性告知清单”,推行并联审批,提升前期手续办理效率;建立“一张图”选址联合审查机制,明确部门职责,有效规避规划冲突与地块占用问题;印发《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路线图》,打造“模拟审批+全程代办”组合服务模式,让项目推进“省心又高效”。
同时,南安强化数字赋能,将459个在建重点项目从储备到竣工的全流程纳入“南安市全生命周期项目管理平台”,建立“一项目一档案”,实现“线上可查、进度可视”;建立大督导办、重点办等“六办”联席会商制度,今年以来调度179个项目252个问题,有效疏通建设堵点。“我们通过机制创新与数字赋能,为项目建设按下‘加速键’。”市发改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南安将持续聚焦项目建设,以高质量项目赋能高质量发展。
(何金 肖蔚男 黄钊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