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南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了解到,南安市江北水质净化厂已经火热开工。作为一座兼具生态属性的半地下式花园式水质净化厂,该项目预计2026年11月完工,建成后将为省新片区、美林西片区,以及仑苍镇、英都镇的部分区域提供水质净化服务,进一步完善片区环境基础设施。
南安市江北水质净化厂已经火热开工。
总处理规模5万吨/天激活城市“第二水源”
“咚咚咚……”记者来到江北水质净化厂桩基施工现场,只见数台桩基设备如钢铁巨人般矗立,钻机长臂有力地叩击着地面;混凝土搅拌车与土方车往来穿梭,身着安全服的工人各司其职,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作为南安城区污水处理设施提质增效的关键项目,江北水质净化厂总用地超2.5万平方米,采用科学的半地下式设计。地下层集中建设水池,地上则配套打造综合生产车间、综合处理车间、水务综合楼,同步铺设工艺管线、排水管线等配套设施。
该项目以“生态优先、景观融合、科普赋能”为核心,地上部分将被精心打造为花园式厂区,通过多维度植物配置,实现厂区景观美学与生态功能的统一。此外,现场还将植入科普元素,把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属性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生态教育窗口,最终建成一座“会呼吸、有故事、可互动”的生态景观厂区,让市民近距离了解污水处理过程,传递水资源保护理念。
从建设规划来看,项目兼顾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设计总处理规模为5万吨/天,分两期推进。其中,一期设计规模2.5万吨/天,土建工程则按远期5万吨/天的规模一次性建成,既避免重复建设、降低成本,也为后续城市发展预留充足处理空间。
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将激活城市“第二水源”,为水生态循环注入新动力。该项目负责人介绍,净化厂处理后的污水,出水指标将严格按照地表水类四类标准执行,尾水将被精准回用至屋顶景观水池,以及美林河、世界城内沟河等河道作为景观用水。
据测算,项目启用后,近期日均回用水量达2.5万立方米,远期将提升至3万立方米/天,年均回用水量相当于5个泉州西湖的总库容,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最大化。
这一项目的推进,不仅为南安城区污水处理能力按下“升级键”,更以“处理+回用+生态”的一体化思路,为城市水环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推进水质净化厂建设的同时,南安也将污水管网改造作为水生态治理的突破口,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管网改造三期工程正在同步推进。
此次,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管网改造三期工程围绕“收污水”“提水质”两大核心展开。在“收污水”方面,重点补齐城区污水管网短板,完善城中村接污及截污系统,确保污水应收尽收。在“提水质”方面,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排水管网提升改造与病害修复,开展企事业单位及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并对排水管网进行深度排查,从源头减少污水直排问题。
同时,该工程还有中水回用管道建设工程、城区水系生态补水工程、西溪生态补水工程及智慧水务等配套项目,计划在美林、溪美、柳城、霞美、省新5个乡镇(街道)新建泵站21座,新建改造管网总计150.3公里,全面提升城市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能力。
据悉,城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管网改造三期工程于2025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于2027年完工。目前,该工程的15个子项目正在同步进行施工,已累计完成管网建设32.572公里。
记者了解到,南安于2022年启动市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管网改造一期工程,于2023年启动市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管网改造二期工程。结合现状管网,南安市区的污水管道长度已达305公里。如今,管网改造二期工程已覆盖溪美、柳城、美林、霞美等片区,共计新建及改造雨污水管道174公里,新建污水泵站10座,大幅提升了片区污水收集与处理效率。(记者 陈江涛 黄奕群 通讯员 郑德原 雷惠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