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春作首,百业农为先。眼下正是早稻插秧的黄金时期,南安各地种粮大户们抢抓农时,陆续开始组织人手,使用插秧机有序展开秧苗搬运、放水、耙田、早稻插秧等各项工作,春耕号角越发嘹亮。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水头镇朴一村的上百亩稻田里,农民们正将提前培育好的秧苗搬运上插秧机。伴随着轰鸣的机器声,农户驾驶插秧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一株株翠绿的秧苗被均匀地插入田中,原本光亮如镜的水田里,一会儿工夫就披上了一袭“绿装”。
“我们3月3日开始育秧,今天是正式开始机械插秧的第一天,计划完成60亩早稻的插秧工作。”种植大户吕阿伯告诉记者,与传统人工插秧相比,机械化插秧宽窄、深浅一致,而且效率高、质量好、返青成活快,更节省时间、节约劳力、减少成本,便于田间管理,利于提升产量。
“土地集中连片更便于机械化耕作。”吕阿伯告诉记者,朴一村这片稻田原是大小不一、凹凸不平的地块,今年以来,朴一村秉持“一户一策”的原则,陆续实施“开岸行动”,通过统一流转,将原本零散的“巴掌地”重新归拢,改“小田”为“大田”,不仅挖除了大量的田埂土垄,重新“开岸”归整,还整合了耕地周边的“边角料”,实现农田“优质、集中、连片”。“我们现在都是机械化插秧,插秧效率大大提高,预计4月底就可全部完成早稻插秧,6月就有收成了。”吕阿伯说。
同样地,在诗山梧埔山村的百亩稻田里,一排排娇嫩的秧苗已经立在田间,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现在机械化可方便了,育秧、溶田、插秧,甚至是后续的收割,都可以托管给专业的合作社,我们只要负责田间管理,既省力、省成本,还省时间。”南安市诗韵美家庭农场负责人戴世理笑着说,这段时间,农业部门也深入田间地头,到农场提供实实在在地帮助和指导,让他对今年的生产信心十足。
据南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预计种植早稻面积15.58万亩,比2023年增加6000多亩,预计4月中下旬可完成水稻插秧,种植品种多以优质籼稻为主。截至3日,全市育秧1.33万亩,可供大田插秧15.96万亩,溶田14万亩,水稻插秧面积10.12万亩。目前,全市已完成机耕面积17.3万亩左右,机耕率达99.5%。(记者 庄树鸿 通讯员 吴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