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福小学外省籍学生一起吃润饼菜。
■海丝商报记者林超连通讯员陈明锋文/图
立春已过,天气开始转暖,新春的气息一如新绽的绿芽,渐渐走近。在水头镇仁福小学,“春节不回家,情暖你我他”成为热门话题。
记者了解到,仁福小学地处水头镇仁福村,学校有100多名外省籍师生。为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仁福小学做细工作,班主任一一打电话劝导外省籍师生留南就地过年,九成以上外省籍学生留南就地过年,3位外省籍教师以身示范,也全部就地过年。
为了解留南就地过年师生的生活情况,缓解他们的思乡情绪,仁福小学行政、班主任先后召开了线上家长会,并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作进一步的访谈。近日,班主任和行政分别对就地过年部分师生进行走访慰问,并为新南安职工子女发放爱心书籍。
送物资送书籍暖身也暖心
“有什么不方便的,随时和老师、学校反映,咱们一起解决!”近日,在仁福小学六年(1)班学生小易的家中,班主任黄美玲拉着小易的手,亲切地说着。
小易老家在湖南,几年前,他跟随在南安务工的父母来到水头,入读仁福小学。家里经济条件本就不怎么好,去年受疫情影响,父母所在的企业工作也不稳定,家里就更困难了。即便如此,今年小易家还是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留在水头。
得知小易的家庭情况后,黄美玲尽管已经三周没回家,却还是主动放弃休息,利用傍晚时间,到小易家进行走访慰问。“这孩子虽然话不多,但学习一直很努力,不仅是班里的优秀学生,还是一个很棒的棋手。”黄美玲告诉记者。
“虽然短时间内遇到困难,但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你好好学习,用知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美玲老师勉励小易用功读书,同时,她还传达了学校领导对该生一家人的慰问,并送去了村委会、校董会爱心慰问的物资,并叮嘱家长,过年时有难处尽管向学校和老师反馈。几句暖心的话,让小易一家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让留南外省籍学生过好年,不仅有物资上的关怀,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日前,在南安市教育局、南安市总工会和南安市新华书店联合举办的“携手同心·共抗疫情”关爱新南安职工子女活动中,一批书籍被送到了水头中心小学。
仁福小学结合防控原则,分批错峰为外省籍就地过年学生赠送这批书籍。该校校长陈明锋,教导主任尤仁顺亲手把《福建读本》交给每一位新南安职工子女,将上级的关爱与温暖传递到每一个孩子手中,鼓励他们多阅读、多思考,多了解福建和南安,做好新南安人,让书香点亮自己的人生,充实这个特殊的寒假。
捧着散发着书香的书籍,这些孩子们喜笑颜开,眼神放出渴望的亮光。这次爱心赠书活动的开展,既彰显人文关怀,也让这些新南安人们对南安更有归属感。
吃火锅包润饼年味提前到
“来来来,年未到,火锅先走起!”日前,在仁福小学教室宿舍,热气腾腾的火锅让来自外省的三位老师们提前感受了南安的年味儿。
记者获悉,为了鼓励更多外省籍学生就地过年,同时,也为了做好线上教学准备及学校的一些工作,来自河南的李娜老师、来自重庆的郭祖萍老师和来自陕西的孟亚楠老师三位仁福小学教师全部留南就地过年。为了让几位老师感受到家的温暖,校长陈明锋提前给几个老师组了个火锅局。
就地过年,因为地方差别,习俗不同,当然很不习惯,但几位老师坚持下来了。除了吃火锅,陈明锋还代表仁福村委会、校董会和学校还给三位老师进送去春联,以及村委会、校董会的爱心物资。
“过年有什么不便之处?需要帮忙尽管开口。”慰问中,陈明锋细心询问。几位老师都是微笑着,摇摇头说:“除了不太习惯,一切还好!”“我们大部份的祖先都是从河南来的,传承的是中原文化,一直保存着当时的中原习俗,你们利用这个机会,也多了解我们闽南的文化,让你们的孩子感受下这里的过节文化,这也是社会实践嘛!”慰问间隙,陈明锋风趣的给她们讲起闽南文化的起源。
而对于留在南安的外省籍学生们来说,一卷润饼菜,也让他们提前感受到了年味儿。在教室宿舍,部分留南的外省籍学子们聚在一起,品尝着带有浓浓闽南特色的润饼菜,听陈明锋给他们讲解润饼菜的由来,脸上荡漾起了幸福开心的笑容。
寒假还有一大段时间,记者了解到,仁福小学后续还准备结合学校特色安排线上“迎新春”象棋系列活动,错峰到学校借阅图书,与就地过年外省籍部分师生代表新春团拜会等活动,希望就地过年的师生能过一个祥和、愉快、幸福的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