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0月16日讯(通讯员 庄伟鹏)“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我也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我一定好好干,靠自己挣钱养家糊口。”9月26日,南安市霞美镇杏埔村村民吕德良这样说道。
今年47岁的吕德良,是杏埔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没有文化,没有手艺,原来每个月的收入来源,就是政府发放的低保金,而其家里还有88岁的老母亲需要照顾,生活十分艰难。
“精准施策、绝不落下一户。”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霞美镇及杏埔村经常组织人员深入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实际生产、生活困难。2015年年底,经镇村扶贫工作组研究决定,聘任吕德良为杏埔村村里的保洁员,每年能为其增加收入近20000元。
霞美镇还充分利用光伏基地优势,积极开展光伏扶贫,目前全镇16个村皆已全面启动。从今年开始,扶贫对象就可以分红了。吕德良是国定贫困户,所以,从今年开始,他前三年每年都可以领到三千元,之后每年可以领到一千元。
另外,霞美镇党委政府考虑到吕德良的房子破烂不堪,存在危险,便多方争取,帮助他在原有的宅基地上翻建新房,并给与一定的资金补助,帮助他解决生活居所的问题。目前,吕德良的新房子已经进入装修阶段,预计两个月内便可完工入住。此外,看到吕德良勤奋肯干,霞美镇党委政府决定补助他三千元,让他可以购买猪苗,发展养殖业脱贫。
这样算下来,吕德良每年收入会在三万元以上,生活确实改观了不少。他说:“我相信,只要我肯勤奋努力,加上党和政府这么多的扶持帮助措施,日子会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像吕德良这样的例子,在霞美镇还有很多。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霞美镇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脱贫,着力增强贫困对象内生发展动力,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优先安排贫困户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清洁工、公益性岗位上班,以及因地制宜培育发展特色产业等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让更多的贫困老百姓早日脱贫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