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金淘镇占石村的叶飞故居,建于清代,是一般的土木建筑,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布局两进五开间带单列护厝,悬山顶,上盖青瓦。虽然没有飞檐翘脊,没有精雕彩绘,但古朴高雅,在青山碧树的映衬下,显得气势不凡。
叶飞故居现为省级国防教育基地、省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泉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安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南安市国防教育基地。自2001年开馆以来,叶飞故居接待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企事业单位、中小学生和各界人士达50万人次。
叶飞故居外的叶飞铜像。
叶飞故居外貌。
叶飞从小立志报国
最喜欢读进步刊物
步入故居,叶飞将军的汉白玉雕像置于前厅;穿过天井,只见大厅正中的巨幅照片上,将军凝重深邃的目光端视着来访者,又像凝望着门外山清水秀的故里。
2004年4月,泉州新四军研究会、中共南安市委宣传部、南安新四军研究会及32430部队、32515部队商定共同创办叶飞故居陈列馆。2005年4月,叶飞故居陈列馆布馆完成。陈列馆分家乡、家族、童年,投身革命,烽火岁月,心系海防,建设祖国和余热生辉6部分,布局严谨,风格独特,史料翔实,内容丰富,是一部革命主义、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活教材。而故居内陈列着的叶飞将军生前事迹照片、文字资料、少时和战争年代的部分生活用品等,展示将军一生的显赫战功。
在叶飞故居内,一间朴素的房间里仅有一块木桌、一张陈旧的木床、一个木衣柜,这是“叶飞童年居室”。
占石村党支部书记叶志勇说,1919年,叶飞从菲律宾回到故乡金淘占石村,一直住在这间卧室,直到1925年才离开。
据了解,叶飞的父亲叶孙卫是南安人,生母是菲律宾人,会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和英语。1914年5月,叶飞在菲律宾奎松省诞生。两岁时,生母便开始对他进行英语教学。那时,菲律宾各报经常刊登有关中国时政方面的消息,生母便将中国发生的事讲给叶飞听,小小年纪的他就有了报效祖国的决心。
1919年,叶孙卫带着叶飞和叶飞二哥叶启存回到南安,叶飞兄弟俩就由住在南安家乡的母亲抚养。回到故乡后,叶飞上了半年私塾,第二年进入深垵乡完全小学。时值第一次国内大革命,在数学教师叶骥才的启蒙和影响下,叶飞接触了民主革命思想,受到民主、正义、平等、真诚、无畏、牺牲等观念的感染。
1925年,叶飞高小毕业,叶孙卫写信回来说家里困难,只能供一人升学,另一个要回菲律宾帮他经商。叶骥才知道后,找到叶飞母亲说:“你这两个儿子都是高材生,中途辍学太可惜,还是让他们都继续升学为好。”
望子成龙的母亲一向盼望叶飞两兄弟能有出息,便写信给叶孙卫。叶骥才也给叶飞父亲和生母写了恳切的长信劝说,终于打动叶孙卫。小学毕业后,叶飞和叶启存双双投考厦门中山中学。课余,叶飞最喜欢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时常和同学讨论时政。1928年5月,叶飞加入共青团,并担任共青团厦门区委书记。从此,他走上革命的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叶飞历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军区司令员,福州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福建省省长,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第一书记,福建省政协主席,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处书记等职。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突出的建树。
关心支持家乡发展
曾把故居腾出当校舍
叶飞曾回过占石村两次,一次是1959年,一次是1990年。叶飞将军的堂亲、占石村村民叶万苍对于这两次回乡仍历历在目。
1959年,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叶飞首次回乡。当时还是小学生的叶万苍,记得叶飞步行三四公里的山路才到占石村,挨家挨户了解民情,鼓励村民自种褥草,发展金淘传统的草席业,改善生活。
1990年,叶飞再回故乡时,天降大雨,道路泥泞难行,村民连夜上山割茅草,铺起一条两公里的路迎接叶飞。叶飞在了解占石村发展情况后说:“占石村要积极搞好农业科研,发扬老区村的革命精神,占石村有希望。”此后,叶飞还时刻牵挂家乡公路,亲笔题词“修好公路,发展经济”勉励家乡父老。
走访中,叶飞看到曾经的母校——占石小学的教学楼破旧不堪,忧心忡忡地找来叶万苍,说:“让孩子在这里读书,怎么放心得下?”
南安一华侨得知此事后,决定出资修建学校。叶飞当时还把故居腾出来当作校舍以作过渡。占石小学新教学楼奠基时,他还亲自题字,现在题字一直被村民珍藏着。
叶万苍说,1996年,他到叶飞将军住处汇报家乡工作时,叶飞关切地询问家乡发展情况,原计划半小时的谈话不知不觉延长了一个小时。
“叶飞将军是共产党员的楷模。”最令叶万苍感慨的是,叶飞生活十分简朴。当时他在整理遗物时,看到叶飞的沙发、睡床都已破损不堪,睡床甚至在搬动时还要用钉子钉一钉才能搬起,不至于散架。
而让叶飞记挂的家乡公路,也于1995年启动建设。水占公路,即省道307线水阁口至占石村的道路,长5公里。当年泥泞不堪的小路变成5米宽水泥路,让占石村有了通往外界的便捷通道。2014年,水占公路拓展至7米。
路宽了,经济也随之发展起来。如今,以叶飞故居为中心,占石村还将叶忠故居、叶老洗故居、将军石、红军医院、红军洞、红军埔、农会会址、赤卫队队部、“安南永”中心县委金淘工委会旧址和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串成一线,打造“红色生态旅游”。(记者 卓晓熹 李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