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南安市丰州镇燎原村热闹非凡。红砖古厝与现代民宿交相辉映,游客络绎不绝,书香、茶香与欢声笑语交织,共同描绘出“城郊民宿村”的生动图景。这一切,正是燎原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金钥匙”,破解城郊村发展困境、激活乡村振兴“一盘棋”的生动写照。
国庆假期民宿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
燎原村背靠清源山脉,紧邻泉州动车站,是众多游客抵达泉州的首选落脚点之一。
从动车站出口出发,步行几分钟,穿过一条200多米长的便捷通道,便可直达村内。“现在客人走这条路来村里,又快又安全!”10月3日上午,“有树民宿”业主沈老板一边迎接游客,一边笑着说。
走进“有树民宿”,绿植环绕的小楼错落有致,月球主题打卡区别具特色,房间内沙发、空调、投影仪等设施齐全。为应对“两节”期间的客流高峰,沈老板每天早早开始确认订单、发送提示信息、提供旅游建议,周到的服务赢得游客频频点赞。
“国庆期间,我们客房平均入住率超过90%。”“半亩酒店”业主谢老板表示,通过优质的服务和周边游玩推荐,他的民宿吸引了不少回头客。
“环境舒适,房间宽敞,设施齐全,晚上还能在露台烧烤和观星,真正体验到了慢生活的惬意。”游客仰先生满意地说。
记者了解到,燎原村共有民宿客房588间,可同时接待11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庆期间,这些民宿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燎原村的民宿产业正成为点燃乡村经济、实现村民共富的“星星之火”。
从“单打独斗”到“握指成拳”
燎原村民宿产业的发展,源于一个偶然的契机。泉州动车站建设时,村里拆迁改造,不少村民选择自办农家乐,标准参差不齐,大家“各自为战”。
随着世遗泉州知名度提升和文旅市场火爆,节假日期间,泉州市区酒店经常一房难求,燎原村党支部书记王芙蓉在帮助贤达解决旅客住宿问题时,敏锐地察觉到民宿产业的发展潜力。他立即组织村“两委”开展“头脑风暴”,共商如何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民宿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在王芙蓉的带领下,村“两委”组织党员干部和民宿业主前往宁德、浙江等地考察学习,结合所学和本村实际,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民宿产业抱团发展。
“乡村振兴不能靠群众单打独斗,必须由党支部领航定向,把群众组织起来,变‘你和我’为‘我们’。”王芙蓉说,在村党支部的主导下,燎原村成立旅游发展专业合作社,由党支部书记担任理事长,支部委员和党员骨干担任理事会成员。党员干部带头入股,深入农户宣传政策、分享案例、帮助算账,最终带动95%以上村民和民宿业主参与。
“通过以党支部为支点,以合作社为纽带,我们统一流转村民闲置房屋,盘活闲置房屋院落3万平方米。”王芙蓉介绍,同时,村集体和南翼集团合资注册成立丰美燎原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对民宿经济实施运营管理,推动民宿由“低小散”向“标准化、品牌化、特色化”转变。
通过统一运营,分散的民宿整合成集群,统一引流、统一服务,客源不断。村民民宿业主们发挥各自专长,为民宿产业注入新活力。燎原村还持续推进配套设施建设,建成集数字化物业管理、游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物业大楼,配套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共享停车场等。党支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落实动车站便道建设、完成全村民宿消防设施整改,推动民宿产业朝着集群化、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品质化的“五化”目标迈进。
如今,党组织引领民宿发展的成效逐步显现:全村发展特色民宿42家,处处可见微景观、美丽庭院和闽南古厝风貌;客户投诉率从2019年的15%降至2024年的3%;23家民宿业主主动开放空间打造“友好驿站”……昔日的“空心村”已跃升成为福建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泉州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年均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近2000万元。
三方共赢托起“稳稳的幸福”
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纽带,燎原村逐步建立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与群众形成经济联结“共同体”,推动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实现集体经济发展与村民增收致富的“双提升”。“现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改往日基本是老年人的景象。”王芙蓉介绍,民宿村的发展,不仅为小村庄带来了生气,也增加了村里老百姓的收入。
“半亩酒店”业主谢老板对燎原村民宿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国庆假期,我能明显感受到经营更规范了,好评也越来越多了。民宿产业发展好了,年底还会有分红,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红火!”
随着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周边餐饮、购物、文创等业态也相继兴起,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数据显示,2024年燎原村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6.0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0.24万元,奏响了“村企民”三方共赢的协奏曲。
行走在燎原村,满眼皆是产业兴旺、村民增收的生动图景。燎原村的实践充分证明,牢牢把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把“金钥匙”,就能凝聚最广泛的力量,将组织优势、产业优势和群众优势有机结合,打开共同富裕的“幸福之门”,蹚出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记者:洪丽燕 李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