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南安市码头镇忠勤家庭农场,随着一辆农用车驶来,农场负责人戴子中立即带着女婿方寿明、练玉明等人,用铲子将湿哒哒的稻谷送进烘干机。
这一幕已经持续了整整8天。正值早稻收割、晒稻的关键时期,7月8日以来却持续遭遇阴雨天气。戴子中不忍农民兄弟的稻谷烂在田里,便无偿为周边农户抢收、烘干水稻。
“都快被自己的臭汗熏酸了”
昨日下午,见记者到访,戴子中赶紧将湿透了的衣服换下,一边泡茶,一边笑着说:“我们都快被自己的臭汗熏酸了。”
“要不是他们的帮助,我们家的稻谷就得发芽了……”码头金中村老林道出对戴子中一家的感谢。
前几天,老林向戴子中打电话求助称,他家抢收了5吨稻谷,但因为一直下雨,没办法晾晒。“你们看烘干出1000公斤稻谷,需要多少钱?这1000公斤够我们夫妻吃就行了,其余没办法就丢了吧。”
戴子中听出了老林的无奈和心疼,爽快地回答:“你们全都送过来,我免费帮你们烘干,粮食千万别烂在家里。”
戴子中的一句话让老林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地。电话挂断后不到3个小时,老林已经通过农用车、三轮摩托车将湿谷运到烘干机库房。
见到老林载着稻谷过来,戴子中马上和女婿把烘干机里的自家谷子卸下来,放到运输车里。
“既然老林的湿谷已经运到,我们自己的稻谷也已经烘到半干,搬出来无非就是浪费点人力,赶紧把老林的湿谷装入烘干机吧。”经过烘干,大家又一起将稻谷装进新袋子里,并帮忙扛到老林的车上,让他运回家。
日前,码头东大村的老柯种植的30多亩水稻还未收割,眼见台风天快到了,一筹莫展之下,也找到了戴子中。“没问题,我立即联系人过去帮忙收割水稻。”戴子中当天就赶到东大村,帮忙老柯收割水稻。见这些天一直下雨,他还帮忙将收割来的稻谷进行烘干。
记者了解到,老柯是戴子中雇佣的管理人员。因为都热衷于水稻种植,两人便从雇佣关系发展成为好朋友。
“老柯现在上了年纪,这次我们从打田、育秧、机插、收割、烘干、售卖都是一条龙免费为他服务。不管稻谷卖多少钱,我都全部给他转了过去。”戴子中说。
“不允许稻谷烂在田里”
提到为何无偿为周边农户抢收、
烘干稻谷,戴子中一家人都笑着说,没去算那些账,只想着农户有多少稻谷,就帮忙烘干多少,“总不能让好好的稻谷发霉、发芽吧”。
从7月8日至今,戴子中一家已经帮忙20多户农户抢收了500多亩的水稻,并无偿烘干了5万公斤稻谷。“我们自己还有10亩的水稻还没收割,这几天一直都是在帮别人抢收。”
练玉明说,他昨天5点多就起床装卸烘干好的稻谷,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加班加点是常事,时不时就是一瓶冰水下肚,立刻化成汗水流出来。”
“天天就像打仗一样。”方寿明也表示,烘干的稻谷还要打包、叠好,每一包大概40公斤。遇到农户家里没有农用车的,他们还会帮忙将稻谷送回去。
承诺了别人,可自己人手有限。为了兑现承诺,每次收稻谷时,戴子中还需要雇佣5名当地村民帮忙。等第二天烘干的稻谷出仓后,还要雇佣10多名帮手。
“这都是钱啊!”戴子中说,他家有两台烘干炉,一台炉每天电费就要200元,人工费每天要800元,每炉柴油费每天更是高达约3500元,就连分包的塑料袋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那为什么不收费呢?”面对记者疑问,戴子中笑着说,他们曾经算过账,1吨稻谷烘干的成本价是360元。如果找这些农户收的话,平时都是靠晒的稻谷,让他们一下子出烘干费,没人会理解。“除了那些种植大户,对于农户,我们全都免费提供服务。”
那为什么还要接这些亏本的买卖?对此,戴子中思索了一会儿答道:“对于农户来讲,粮食就是心血。我不允许稻谷发霉、发芽、烂在田里的事情发生。对我来说,稻谷熟了不收是一种犯罪,所以我不计报酬为农户无偿烘干稻谷,也是为了守护粮食生产安全。”(记者 黄俊涛 李想 实习生 陈丹青 通讯员 陈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