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佳影片翩然献给《爱乐之城》那刻,仿若一项顶级世俗荣誉嫁给了一位成功学超级玩家,看上去特别般配对吧,而奥斯卡史上的最大乌龙事件,毁了这出婚姻。《月光男孩》像个抢婚者一样,抢走最佳影片,中断了《爱乐之城》封神之夜的最后一步。感谢这次乌龙,让第89届奥斯卡将会被人们记得久一些,让本来看似理所当然实则不会发生的事情,陡然变得五味陈杂意味丰富了起来。
《月光男孩》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如果没有乌龙事件,《月光男孩》就是正常领奖,《爱乐之城》的失意也不会被放大在舞台上——尽管,它已经很成功了。没向成功学、没向取悦好莱坞的《爱乐之城》投诚,奥斯卡将大奖给了一部暧昧细腻的同志电影。这并不能说明什么,而奥斯卡最佳影片是几千人投出来的,这又说明了一些什么。至少说明,在不少人那里,他们并不那么爱《爱乐之城》。而在奥斯卡89年的历史上头一次把最佳影片颁给一部黑人同性恋题材,多多少少还是让人无法回避“政治正确”。整个好莱坞主流对某人的反对,促成了他在整个颁奖礼的“无处不在”。想想,也是好笑。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实从来不可能与政治完全脱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