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一级公安派出所的武平县公安局岩前派出所,一直以来,他们始终传承闽西红土地精神,扎根闽粤边界,守一方平安。成为闽粤边界远近闻名的一流派出所!在一代又一代民警的辛勤耕耘下,该所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省级青年文明号”、“全省优秀公安派出所”、“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等70余项荣誉,被荣记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4次。
“岩前派出所秉承‘忠诚敬业、公正专业、追求卓越’的武平公安传统拼搏精神,创造出以‘搏’文化为核心的特色警营文化,取得精神和物质上的双丰收。”11月10日,采访中,武平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许仁贵如是介绍说。
构建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
把好福建“南大门”
武平县岩前镇是闽西连接粤东的重要枢纽,是闽粤边界的工业、资源、边贸重镇,素有福建“南大门”之称。辖区人流、物流量大,流窜作案凸显,治安形势严峻。为了守护省界平安,岩前派出所着力构建省际边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调解边界纠纷,打击跨省流窜违法犯罪活动,提升辖区居民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岩前等派出所凝聚区域合作共识,建立闽粤双边派出所联席会议制度、边界联勤联防机制,2014年以来,岩前和广东广福、南礤三个派出所联合侦办案件达53起。
全面实施“天网”工程,建有视频监控85路,辖区重点、要害、复杂部位全覆盖。成立情报合成作战室,为农村管理、服务群众、救灾应急、维稳安保、破案打击等提供及时直观的视频图像。依托灵岩省际公安检查站,以“设卡盘查、巡逻防控、蹲点守候”为抓手,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积极回应群众诉求。
“好危险,500多公斤的乳化炸药就像移动的火药桶,没有专门的运输车辆运输,随时都有可能爆炸,不但祸及自己,也将殃及别人。”2015年8月7日凌晨2时许,岩前派出所民警在长深高速灵岩公安检查站执勤时,从广东方向驶来的一辆本田CRV小轿车座位上、后备箱里缴获14蛇皮袋乳化炸药共504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阮某。经查,阮某为福建省宁德市人,为开采矿石私自从广东省蕉岭县购买这批炸药,趁着凌晨时分抱着侥幸心理欲运往宁德。这是岩前派出所打造平安“福建南大门”的一个缩影。
一系列的举措,有力地维护了闽粤两省边界政治安定和治安稳定,发案数逐年下降,营造了良好的闽粤边界治安局面。2016年1-10月,辖区刑事案件发案151起,同比下降13.22%,同比2014年同期的185起下降18.37%。
监督奖励“两手抓”
赢得群众理解支持
岩前派出所的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用成绩骄人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派出所现有民警10人,虽然平均年龄只有32岁,但队伍团结,业务素质强。该所通过加强执法培训、完善执法制度、强化执法监督、改善执法条件等有力举措,使得民警执法能力得到提升,提供了法治保障。
该所积极组织民警参加法制培训,坚持把提高全体民警执法素质作为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坚持每半个月开展一次专题法律业务知识学习和案例分析会,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学习,对典型案件进行分析,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从源头上堵住错案的发生,确保每个案件都办成“铁案”。
强社会监督和深化执法公开,让岩前派出所的执法公信力不断提升。所里聘请4名廉政监督员监督派出所日常执法工作,充分利用警务公开栏向社会广泛公开执法依据、职责、程序、标准、时限,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促进执法能力提升。坚持案件回访,赢得群众理解和支持。
“软”“硬”并肩
营造和谐温馨警营
岩前派出所积极实施“暖警”工程,丰富了民警业余生活,陶冶了道德情操,也极大激励了民警干事创业保平安的工作激情。在健全完善暖警工程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岩前派出所十分重视警营文化建设,充分挖掘队伍潜能,根据“公安特点、地域特色、全警参与、拴心留人”的工作思路,打造了岩前派出所独具特色的“搏”文化品牌。“搏”文化品牌,以文励警,暖警心、稳警队、励警志、凝警力,全面提升了派出所文化品位和文化软实力,打造出一支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心中有爱的爱民警队。
“搏”文化,充分展示了岩前公安工作成效和队伍良好形象。每每提起“搏”文化,岩前派出所所长吴玉文都非常自豪,“不管人员怎样更迭,铭刻在岩前公安人心中的那种敢拼爱赢、守护闽粤省界平安的‘搏’的精神始终在大家心中流淌,日久弥深。”(通讯员 张春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