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碑就建在广场中央,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为原型的英雄雕像树立于前,纪念碑文镌刻其后。
记者触摸着那一个个嵌入花岗岩中若隐若现的名字,默念着那一段段壮怀激烈的铭文:“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风萧水寒,旌霜履血,或成或败,或囚或殁,人不知之,乃至陨后无名……来兮精魄,安兮英灵。长河为咽,青山为证;岂曰无声?河山即名。”
面对着大义凛然的雕像,凝望着景观墙上毛泽东主席“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的题诗,泪水几度模糊了记者的眼眶。
吴石等人的塑像前,也有一段铭文,标题为“光影”,铭曰:“黑暗里,你坚定地守望心中的太阳;长夜里,你默默地催生黎明的曙光;虎穴中,你忍辱负重,周旋待机;搏杀中,你悄然而起,毙敌无形。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勋永垂不朽。你们,在烈火中永生。”
1950年6月10日下午4点30分,台北马场町,天空正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一阵枪响后,时任台湾“国防部”参谋次长的吴石将军、联络人共产党员朱枫(女)、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将军和吴石的副官聂曦上校,倒在了血泊中。临刑前,吴石吟诵绝笔诗“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嗟堪对我翁”后,从容赴死。
行刑前,蒋介石要求下属,要将枪决的整个过程,用照片的方式呈送,“死要见尸”。
提供大量绝密情报
为全国解放作出特殊贡献
探访时,多位游客跟记者说,谍战剧《潜伏》中“余则成”的原型,便是吴石将军。“余则成”是剧作家虚构的,但吴石的潜伏故事却是真实的。
从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向南约10公里,便是京郊的福田公墓。1994年4月22日,吴石的子女,在此为父母举行了简单的骨灰合葬仪式。在一片墓冢中,记者找到了他们的墓地。
墓碑是汉白玉的,简约却不失庄重。一束菊花,悄然地摆在了墓前,就连管理人员也不知道是谁曾前来祭拜。
墓碑的背后,有碑文,250多字简略地勾勒了吴石的一生。其中,有“抗战时期运筹帷幄,卓著功勋”、有“胜利后反对内战,致力全国解放及统一大业,功垂千秋”。
他为何能“功垂千秋”呢?
记者查询已解密的史料,解放战争中,吴石与中共地下党员配合,先后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绝密情报:
淮海战役时,他帮助好友、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获得了《徐州剿总情况》的绝密情报;渡江战役时,他提供了《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还积极协助、争取国民党海防第二舰队司令林遵率部起义;福州解放时,他冒险将原本运往台湾的298箱绝密军事档案,巧妙地留给了共产党。
而在国共两党台海对峙的关键时刻,吴石给中共提供了包括《台湾战区战略防御图》、《海防前线阵地兵力、火器配备图》、海军基地舰队部署、空军机场部署等价值连城的绝密军事情报。
当毛主席听说这些情报来自一位国民党上层人士时,当即嘱咐有关领导:“一定要给他们记上一功哟!”还赋诗一首,“惊涛拍孤岛,碧波映天晓。虎穴藏忠魂,曙光迎来早。”
遗憾的是,1950年,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时任台湾地下党的最高领导人)变节投敌,并供出了吴石将军的潜伏身份。岛内大批中共地下党员被捕杀,吴石、朱枫、陈宝仓等不幸遇害。
吴石
1894年8月生于福建省闽侯县螺洲乡(今福州市螺洲镇吴厝村)。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先后以全校第一名成绩毕业于武昌预备军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日本炮兵学校和日本陆军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负责对日情报工作,后任第四战区中将参谋长等职。
吴石立志报国,很早就对中国共产党有好感。1938年8月,经吴石的同乡、保定军校同学,中共地下党员吴仲禧介绍,与周恩来、叶剑英认识,遂与中共开始合作,此后不断送来重要情报。特别是解放战争期间,吴石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为全国解放做出特殊贡献。1950年,因被叛徒出卖被捕,在台北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