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不抢,一门心思,全力聚焦主业,做好主业。”这是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静近日在福建省发改委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发言。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龙合智能是我市的一家民营企业,主营业务包括智能物流搬运、装卸设备及其集成应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产品远销70多个国家和地区。
龙合智能只是一个缩影。改革开放打开山门,红土地龙岩的民营企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并逐渐做强做大。我市民营经济现状如何呢?据了解,全市在册市场主体总数达88.9万户,个体工商户总数达79.6万户,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0%左右的GDP和82%的税收(扣除烟厂)、67.3%的固定资产投资、54.7%的规上工业增加值、69.9%的出口、85%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9.5%的市场主体数量。
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至本世纪初,尤其是我国入世之后,民营经济得到再次洗牌,以龙工为代表的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占了全市半壁江山以上的比重。总量大,但也面临着“大而不强”等问题,体现在规模小、专业化水平不高、科技含量较低、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核心竞争力弱、品牌意识薄弱、节能减排有待推进等。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一批小水泥纷纷关停并转,春驰等民营水泥企业技改扩建提升成为知名企业。其它领域的民营企业发展也有类似经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民营企业克服种种困难,在市场经济的大海之中乘风破浪。以上杭蛟洋工业园区的德尔等民营企业为代表,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人才、资本、科技等在内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创新驱动在民营企业充分展示——民营企业贡献了全市8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全市47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468家为民营企业,47家国家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部设在民营企业;累计建设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和示范工厂20个,累计培育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民营企业A股上市4家,新三板挂牌10家。(廖志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