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后,万物生长。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经济。龙岩全市上下齐心发力,各地机器轰鸣声又如春雷响彻云霄,复工复产大潮汹涌澎湃,大地一片勃勃生机:截至3月7日,全市已有1059家规模以上企业复工,复工率98.8%。
为稳定工业经济发展,实现全年经济目标任务,全市工信系统深入开展“三比”活动,即,围绕“复工复产率、工业项目开工率”比开工;围绕“工业用电量、规模工业企业正增长面、重点企业产值增长率”比产能;围绕“新增规模工业企业数、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比贡献。“‘三比’活动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各地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当前形势下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政策“稳心” 千方百计比开工
位于长汀医疗器械园的安康医疗,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快马加鞭地赶制医用口罩。疫情发生后,政企合力,用6天时间生产出了龙岩第一片口罩,是龙岩第一家拿到口罩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公司。
速度的背后,是政府相继出台的配套政策。疫情发生后,市工信局牵头起草《支持企业加快生产口罩和防护服八条措施》,鼓励企业通过扩产、转产、新建等方式加快生产口罩和防护服,满足疫情防控和企业复工复产需求。同时,深入落实市“六稳”23条措施,会同市财政部门出台《实施2020年上半年鼓励制造业增产增效等措施的通知》,全力支持企业、项目早复工、早开工、多用电、多用气,及早实现满负荷生产。
全市各地积极响应省、市关于疫情防控、企业复工复产的决策部署,结合区域和产业发展特点,出台地方性复工复产措施,政策补位,顺势发力,通过开展“比开工、比产能、比贡献”,调动全市各地复工积极性。如上杭县出台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投资、稳预期等“六稳”工作措施,通过强化金融财政保障、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扶持企业复工复产、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强化项目建设保障、健全企业帮扶机制等六大方面政策措施,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全力支持和组织推动各类生产企业复工复产。
服务“贴心”多方协作比产能
“企业外地员工无法返回怎么办?”“原材料无法到达工厂怎么办?”“员工招聘如何开展?”……疫情发生后,全市按下复工复产键,企业提出的问题一件件落入相关职能部门,市工信局全方位做好企业复工的“服务员”“辅导员”,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推进复工复产,成立复工复产指导小组,主动靠前服务,建立复工复产“一对一”跟踪服务机制,深入摸排企业信息,准确掌握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动一大批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为缓解因疫情影响省外员工返岗率低的难题,市工信局与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共同举办“2020年龙岩市中小企业用工网络招聘会”,累计向企业推荐用工800多人。针对部分复工复产企业资金紧缺问题,市、县工信部门深入摸底出40余家工业企业的具体资金需求,配合市金融监管局举办“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产融对接会,最终促成20个产融合作项目现场签约,解决企业资金需求约25亿元。
在武平,工信部门深入摸排120家规上企业,了解到3家企业缺口罩等疫情防控物资,54家缺工人、60家缺原材料、50家缺流动资金、22家企业存在采矿资质审批、外来人员无法立刻上岗、林地审批等问题。了解清楚后,工信部门列出清单,精准发力,逐个击破,目前武平县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已达98.3%。
为企业做深做细服务,再小的问题也有“回响”。
目前,经过努力,全市工信部门帮助企业解决复工后所面临的用工难、疫情防控难、交通物流难、融资难等实际难题,提升企业产能。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和重大项目增产增效,截至目前,全市产值超5亿元企业复工率100%,省级龙头企业紫金铜业、紫金矿业集团、瓮福紫金化工等企业产能发挥达100%。
坚定信心 创新创造比贡献
昨日,上杭太阳铜业车间内火花四射,工人们正在忙着赶制订单。复工以来,太阳铜业早谋划早部署,提前储备原材料,保障了一季度的顺利生产。在疫情防控期间,太阳铜业多方筹集购买口罩、额温枪、消杀用品等防护物资,有序组织员工返岗,充分发挥连铸连轧生产线产能,今年1-2月份实现产值同比增长27.6%。
紫金佳博电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上杭县一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月10日实现复工,复工后,公司牢牢抓住生产经营“牛鼻子”,提前解决生产关键性问题,人员返岗率94%。一季度预计产值增长10%。
市工信局利用大数据平台,加强与供电企业协作,对959家国网龙岩供电公司供电的规上企业用电量情况监测,分析重点工业园区和企业复工复产情况,加强与工业增加值拉动作用大的重点企业密切沟通联系和协调。1-2月全市工业用电量达到去年同期的98.55%。一季度,上杭县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实现总产值195亿元,产值总量对全市的贡献率较高。
战“疫”定有胜时,发展决不停步。全市上下掀起的“比复工、比产能、比贡献”活动气势,让闽西大地又满血复活,为城市经济加速发展重启“引擎”。(记者 梁熙 通讯员 黄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