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今年两会期间,推进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发展是热点话题之一。代表委员们也为推进我市教育发展提出了不少建议。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着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我市组建专业化教育投资建设公司,启动应急工程项目管理机制,推进中心城市基础教育扩容项目建设。目前,中心城区20个应急性基础教育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增效,龙岩一中锦山学校、市教科院附属小学、龙岩实验学校等8所学校可望今年秋季招生。2018年,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34所、新增学位1.8万个,新建公办幼儿园20所、新增学位7000多个,有效缓解“上学难”问题。
此外,我市全面落实加强基础教育工作十条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落实优教优酬、多教多酬,改善教师待遇,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激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推进“名校带动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建设,让更多孩子享有优质教育资源。据了解,目前,中心城区共组建了17个“名校带动工程”组团,参与组团学校达到42所。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上,我市e龙岩开办了《名师课堂》,设立“直播”、“在线答疑”等栏目,推进名师“精品课堂”网上共享,全市近9000个班级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
“三个不匹配”问题亟待解决
记者采访获悉,我市中心城区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着“三个不匹配”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心城区学位需求量迅猛增长,导致扩容速度与需求增长不匹配。
同时,由于我市编制管理缺乏创新,持续实施退一补一政策以及县管校聘改革推进较慢等问题,导致师资力量与教学需要不匹配问题出现。
此外,由于公办幼儿园数量不足,对普惠制民办幼儿园支持力度较小,导致公办和民办普惠性幼儿园一位难求问题突出。这些都体现了我市中心城区学校布局与均衡教育不匹配的问题。
多措并举推进基础教育发展
加快中心城区基础教育发展是民生民心工程,代表委员们也纷纷提出建议。
市政协委员林元武认为,要扩大优质学校数量,办好新建学校,花大力气培育新的优质学校。要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多措并举促进教育质量提升。要充分发挥教育组团的作用,增强名校带动工程实效,要强化名师、名校长培养工作,建议与国内一流学校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每年选送若干个校长和优秀教师进行进修培养,开阔视野,提升教育管理能力。要发挥好名师、名校长对教育质量提高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要加强教育组团牵头学校对帮扶学校的支持力度,科学合理地使用好名校带动经费开支管理。
“为促进教育公平,建议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制订义务教育积分入学政策。积分入学政策要与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吸引人才、一企一策、支持创新创业等政策无缝对接,鼓励企业、个人多为城市发展作贡献。同时,保障长期务工就业随迁子女相对就近接受义务教育。”林元武说。
市人大代表游远新认为,在软件上,学校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立德树人,引导学生成为有用之人,传递正能量,并关爱老师,提高教师待遇,促进教师提升教学质量;在硬件设施上,要加强对学校信息化建设力度,开展“互联网+教学”,让闽西山区的学生共享发达地区的优质教学资源。(记者张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