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工作专项行动以来,武平县公安局集智攻坚,科学谋划,不等不靠,全力推进。12月18日,笔者在该局采访时了解到,省公安厅标准地址二维码工作专班9月26日对武平县开展实地抽查,抽查结果是武平综合质量系数得分为0.9分,成为龙岩市第一个“白名单”的县。
用专业激活门牌“落户”
为了稳步推进二维码工作,武平县公安局精心选派思想政治素养过硬、工作认真负责的民辅警组成专班成员。“开展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工作以来,共组建大小专班18个,共发动59名民辅警、454名社区(村居干部)、896名综治网格员、临时聘用48名志愿者、236名其他社会力量组成的二维码专班人员共同参与。”提起二维码工作取得的成效,武平县副县长、公安局长许仁贵如是说。
同时,采取集中或分片培训、电话咨询、现场解答、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积极对派出所社区民警、乡镇、村(居)、村干部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及指导。建立日常工作微信群,将全县二维码工作人员全部纳入群里,在群里时时发布信息,解读和探讨在实际运作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实时答疑解惑。
平川派出所的辅警李瑞荣是一名有想法的“二维码人”,在繁琐二维码工作中,他总结出了一套工作法。白天走村入户,晚上“画地图”,想起白天走访的巷道,李瑞荣常常睡不着觉。越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发现自己越清醒,白天走的路都在他脑袋里形成一幅幅地图。经过一段时间的总结,他终于捋清了二维码工作的思路,为之后的二维码工作作出了贡献,有许多乡镇派出所邀请他到现场指导二维码工作。
用专心为“白名单”充足码力
武平县公安局“二维码人”用智慧和汗水,“码”不停蹄,全力以赴,紧盯目标任务,按照序时进度,刚性加压加力,特别是在全力攻坚质量“回头看”整改、冲刺“白名单”时,全体成员加班加点,克服高温酷暑、暴雨袭击、山高路远、蚊虫叮咬,中暑、小病坚持工作,不畏艰辛,开足“码”力。
在这个基础上,武平公安还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利用新兴科技,聘请专业人员用无人机,分片采集地址航拍图,获取最“鲜活”的地理信息。召集网格民警、村居网格员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将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工作细化落实到小网格、落实到个人,标准地址二维码管理工作做到逐个网格化推进。特别是对标注定位偏差扎堆不合格的门牌地址,所有成员巧用手中工具,积极利用“福建治安便民”公众号中的“边走边看”及治安系统“社区警务工作平台地图应用”功能,逐个逐个核实进行重新标注定位并现场整改,确保标注定位准确无误。
用热心温暖“码”途群众
武平县公安局“二维码人”,在“码”途中不忘守护百姓的平安,用热心服务着困难的群众。今年来,他们访查房屋151537户,采集实有人口233220人,他们在做好二维码攻坚战的同时,积极发现案件线索,在二维码管理实施过程中查处案件285起,抓获在逃人员36人,查缴重点物品141件,利用智慧房屋申请房屋管理124家,缴交费用60次,热心帮助困难群众12人次。
“谢谢你们!要不是你们,我这一把老骨头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爬起来!”昏暗的民房里,一老人用双手紧紧地握着武平县公安局岩前派出所二维码专班工作人员钟佛英的手连声道谢。原来,岩前派出所标准地址二维码专班在上墩村开展二维码门牌整改工作时,突然听见不远处传来阵阵痛苦的呻吟声,循声走去发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躺在地上试图挣扎着爬起来。专班工作人员迅速上前将老人扶起,并小心地将老人搀扶回房间休息,并观察老人是否摔伤。经询问得知,老人家属均外出干农活,因其腿脚不便在家门口行走时不慎摔倒,所幸遇到了工作人员。
据介绍,武平县公安局二维码专班人员还利用进村入户的有利条件,积极为群众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面对面宣传。(通讯员张春波潘妹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