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在增城、番禺、萝岗等远离中心城区的市民,“进城”正面临一个新的交通出行选择——— 定制大巴。
昨天,由一汽、二汽、三汽和电车公司等4家巴士公司共同组建的广州“国字号”如约巴士上线,南都记者向广州交委咨询如约巴士的规划,广州交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企业为主体的行为,与交委关系不大,只要在合法规范中进行,不妨一试。而在如约巴士之前,嗒嗒巴士已在广州开设多条定制大巴线路。
对于“国字号”落场分食,嗒嗒巴士C E O周瑞金告诉南都记者,官方的定制公交更多是定义为一个交通工具,但对于嗒嗒,交通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在上面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
楼巴市场可能生变
定制大巴最先的“前辈”,无疑是广州人熟悉的楼巴。广州在最鼎盛时期有着800余辆楼巴,100多条线路,可以达到日均发车班次5000余,数十万人次。
然而,大量亏损使楼巴快速萎缩。据南都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广州主要的楼巴运营者不多,碧桂园、祈福、雅居乐三家楼巴尚在运营。相同的是,各方都表示经营“入不敷出”,有的最冷线路甚至是日均发车4趟仅28人次。
上座率无疑是巴士运营的痛点。最冷清的一条路线中,楼巴4趟车仅有28人次,按照49座客车标准相当于上座率仅为14%。记者采访业内人士了解到,按60公里,2.1元/公里油费算每趟需要128元油费;按司机月薪6000元计,维修工、车队长、清洁工、管理层等按总营业额20%抽取,每趟车实际支出约100元;一台大巴按8年折旧,每趟成本平摊约51元;再加上维修费、保险费,每趟车程平均322元左右;而按照楼巴平均价格7元算,14%的上座率每趟亏损280元,只有上座率达到93%才能打平。
“这段时间楼巴的运营状况应该会有一些调整,”碧桂园有关负责人昨日向南都记者介绍,之前由于长期亏损运营,几大楼巴酝酿涨价,但遭到业主反对,因此涨价计划搁浅。但运营成本压力仍存。值得重视的是,不少互联网思维的巴士运营机构开始打主意,如“如约巴士”、“嗒嗒巴士”出现,快速对接各大区域,或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多个郊区大盘。对此,开发商运营压力逐步增大的情况下,楼巴市场可能生变。
更看重增值服务
业内人士认为,定制大巴确实可以解放楼巴。“实际上这些巴士资源都是闲置的,如果将其出租运营,反而是开发商扭亏为盈的一个途径。”接我云班车联合创始人崔睿补充说:“现在全国总共有250万辆巴士,平均每天出行1.5个频次,上座率70%左右。按照巴士的49个座位看,每天有1000多万个座位的闲置,多增加一个频次就是4000万的车载量。”
不过对于定制大巴,上座率也没达到90%的标准。据嗒嗒巴士介绍,其目前开通上下班通勤班车70多条线路,早班上座率85%,晚班上座率60%左右,但这不是其盈利的方式。嗒嗒巴士CEO周瑞金告诉南都记者:“官方的定制公交更多是定义为一个交通工具,但对于嗒嗒,交通是手段,不是目的。我们希望在上面开发更多的增值服务。比如说增加聊天的社交功能,叫早餐服务,这些增值服务才是定制大巴抢夺的重点。”
对于外来巴士运营机构的冲击,上述碧桂园楼巴有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注意到了外界的挑战,“他们推出以后,会分流一些客流,比如说我们有3000个客人,那他们的运营肯定会分流一部分客源。这是市场规律,我们也控制不了的,只能应变。”具体来说,可能在班次调整、内部员工的服务方面做努力。而对于合作预期,该负责人也表示“可以谈”,如果能保证对业主的服务,同时各自亦有利益上的益处,应当是理想的状况。
而滴滴快的公关总监叶耘告诉南都记者,其目前尚无进入广州计划。“目前产品线比较多,比如说滴滴代驾会在明天上线。目前大巴还是微信公号形式在北京深圳试运营,只有等接入A PP后才会全国推广。”
谁的公交专属通道?
对于大巴,一人一座,定制路线,点对点不设中间站都是提高效率的途径,但公交的真正痛点还在于“塞车”。周瑞金就曾表示,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去有效解决,企业目前操作空间不大。
但实际上,如果可以走专属通道,对于定制大巴亦是福音,不过这个要看各地政策的不同。“比如说深圳门槛最低,15座以上客车就能走巴士专属通道;而北京则要求必须是公交车才有资质,不同地区对座位数量,企业资质均有不同要求。”滴滴快的公关总监叶耘如是表示。而周瑞金则补充说,嗒嗒在广深两地都获得走公交专属路线资格。
与此同时,停靠点也是一个问题。目前,公交站牌只允许公交车进行停靠,专车大巴通过直接考察来确定停靠点,一般在写字楼聚集地及大型小区门口。“但如果人数够多,我们会采用直接推荐的形式来进行停靠点确定。出租车领域我们已经有这种大数据尝试。”叶耘如是表示。
与此同时,大巴市场从业车辆身份繁复也是市场复杂的原因。包括旅游包车、租赁汽车集团、客运集团、企业班车等都有运营大巴的权利。接我云班车70%来自于汽车租赁公司、30%来自于企业闲置班车;滴滴巴士则基本来自于旅游包车;而嗒嗒巴士则是主要由十余家客运集团提供车辆与司机。
但各地政策均有不同,深圳是全国唯一一个允许非公交企业经营定制包车的城市,所以这也是众多互联网公司角逐的地方;而广州则是明确禁止旅游包车路边拉客,按照《广州市客车租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租赁车也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营业性道路运输。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州定制大巴的身份只能是客运集团或者是企业班车。
无论如何,随着官方的专车平台“如约”如约而至,大巴市场瞬间从蓝海到红海。6月份,嗒嗒巴士进入广州,成为广州第一家定制大巴公司;7月份,打车软件巨头滴滴打车宣布推出滴滴大巴,首先在北京、深圳两地推出40多条往返路线;而不久前,嗒嗒巴士、嘟嘟巴士、巴哥租车等平台先后获得融资,其投资方还有上海申龙及厦门金龙等传统客车。但大巴与专车不同的是其面对的道路环境有诸多政策限制,各家平台及企业不一定在同一标准下平等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