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降低了网红的门槛,也顺便带走了节操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安迪·沃霍尔说“每个人都能在15分钟内出名,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这两句特别讨网红欢心的话,其实特别有害。
按现在标准这二位都是大V,前者持续产出优质内容、人设完美,后者是反传统大师,最能发挥波普艺术的搞怪和标新立异。安迪·沃霍尔的快消品和艺术品有很强的变现能力,放在今天早拿风投了,史皇在《黑衣人》里就消遣过他。
在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年代,安迪·沃霍尔准确预见到15分钟将是创造和搞死网红的临界点,科技发展只是提供了门槛更低的平台和分发渠道,需要的核心能力从来没变,因此速生网红发展出自己的进化论就不奇怪了。
1、正确认知受众群体的表里不一
普通人即便活跃的95后对网红评价也不高,根据《中国青年报》的调查,79.9%的受访者坚信网红就是为出名不择手段的年轻人,43.8%认为网红是通过整容和撒谎包装自己的骗子,40.5%的受访者则认为网红就是搞粉丝营销、卖劣质产品的某宝卖家。
大部分看客作为孤立个体都保有清醒的头脑和认知,一旦汇聚成屏幕前躁动的人群,就大异其趣,如宜家事件中网易点赞最多的一条评论,“都是为了炒作,一群垃圾而已,有本事拍正脸加全裸,让我好好批判一下”。
2、后果可控的冒险
在公众场合露点表面上风险很高,有点像坐过山车,越惊险就越刺激,而且这是个技术活,即从评论本身来说,已有不少分析,如宜家图片中,女主角身着长裙,可挡可露,将风险降到最低,并不如标题煽动的“我终于知道北京人为什么这么喜欢逛宜家了”,也有人怀疑那只是肉色底裤,即被发现,也只是打擦边球而已。
自4月《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发布,花椒、映客等9家平台的40名主播遭封杀,北京网络文化协会也建立了黑名单制度,待文化部批准后即可在全国实施,类似斗鱼郭Mini的窗口期,再不可得。从这个角度上说,优衣库和宜家变成大号全平台直播间的商业化前景虽不明朗,但仍然是更划算的选择。
3、精准掌控心理轨迹
网络看客不受道德准则约束,不对事件和人物怀有现实中的爱憎,貌似洒脱,这个心理感受有点像看B级邪典片,血浆越多越兴奋,也有点像《唐伯虎点秋香》里石榴姐的慨叹,“这么大逆不道、丧尽天良的事情,实在是太刺激了”,所以当有人在直播间或宜家替你去挑战平时不敢也不愿触碰的规则时,快感就来了。看客一面对网红进行严酷的道德评判,一面愉快消费其产品,这才是香艳气息从直播间到公共场合不断蔓延的主因。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是网红鼻祖,号称以天地为家,以房屋为衣裤,有人前来拜访,他就大叫,你怎么进到我的裤裆来了?今天的网红当然学不了他的的行文轻灵,笔意恣肆,却学足了他的放浪形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