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你穿针了吗什么梗 七夕你穿针了吗有什么含义出处
七夕你穿针了吗是什么梗?今天七夕佳节,那大家都知道这个梗是什么意思吗?不知道也没有关系哦,小编这就为你带来了七夕你穿针了吗梗含义及出处一览!
七夕你穿针了吗梗含义及出处一览
【今天七夕,你穿针了吗?】
牛郎织女的动人传说让七夕充满爱情的意味,但传统七夕的内涵不仅如此。
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对女红技法的追求,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
在这个传统节日,古人通过穿针、染甲、种豆等习俗祈福。快戳图学习过七夕的正确姿势。
习俗丨乞巧也要“文艺范”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
《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
《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喜蛛应巧也是古代民间流行的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中国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
这些乞巧方式精巧、别致,充满“文艺范”,表现了我国古代青年女性的智慧与才思。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站长统计
CopyRight ©2019 闽南网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