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杆子”的新课题——
“务战”成为风向标
“电子对抗分队怎么能配置在高压变电站附近?”“破袭分队为何部署在毫无遮蔽的开阔地?”岁末,云南蒙自军分区军事训练考核,作训科参谋代滔严格得有些“苛刻”。他告诉记者,是年初给领导写开训动员的“败笔”,将“实战要求”几个字牢牢刻在了心中。
年初开训前,刚调到机关的代滔接了给司令员写开训动员稿的差事。这可是表现的机会,他甩开膀子准备大干一场。先说目标指引,再讲上级关怀、部门领导指示,然后再说做出了什么成绩、今后改进方向……几天几夜,搜肠刮肚,洋洋洒洒9000多字的讲话稿完成。没想到被司令员柴勇砍到了不到1000字,“军人讲话,要精准直接。”开训动员时,司令员讲了不到5分钟,下面官兵反响却意外地热烈,还有人对他竖起大拇指,“讲话带劲,咱练起来带劲,这才是军人的样子,实战的样子!”
“笔杆子”在实战中该是什么样子?
在山东省军区,今年参谋使用一体化指挥平台时被要求不能完全依赖电脑自动生成的作战文书模板,考核内容增加了手写作战文书。在云南省军区,建立健全考评体系,结合阶段考评、年终考核、演训任务等时机,对政治工作干部进行考核评定,建立军事训练档案,以刚性措施推动政治工作干部指挥能力训练落实。在四川省军区,定期开展机关干部轮训和政治干部比武等检验性竞赛活动,让每名政治干部的训练档案里都有了实打实的“军事分”。
5月,湖北省军区组织合成参谋大比武,48名选手,政治干部竟占据了11席。结果更令人意外,总分前5,政治干部占了3席。部队“笔杆子”们,摆脱“领导离不了、水分少不了、枪杆子玩不了”的扭曲画像,正在幸福转身。(本报记者 张和芸 何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