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外专家齐聚晋江 共话城镇化的改革和突破
闽南网5月12日讯 今天,中国(晋江)新型城镇化高端研讨会暨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交流会在晋江开幕。来自全国各地22个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代表到场交流经验。多位国内外专家带来精彩观点,为中国城镇化的改革和突破建言献策。

会议现场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城镇化。“晋江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背景下,先成功实现工业化,进而又成功实现城镇化的活标本。”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如是说。他认为,晋江是中国城镇化原生态、典型的代表。总结晋江的发展历史,他将其分为成功工业化的晋江模式以及晋江模式的升级版。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刘彦随发表演讲
“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
在今天上午的专家演讲中,“城市病”出现的频率很高。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北师大土地资源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指出,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病”日益凸显,表现为交通拥堵、用地扩张、空气污染等。
他认为,在城镇化改革中,要理清总体思路,形成系统科学认识;诊断区域问题,编制试点科学规划;凸显县域特色,探索转型科学途径;健全长效机制,推进发展科学决策。
英国驻广州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安得鲁·梅西,第一次来晋江,他坦言,中国的经济改革是20世纪的传奇。在中国工作期间,他发现了一些很好的城镇化案例。“英国从19世纪开始城镇化,当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伦敦的烟雾污染,就曾让城市的发展停滞不前。”他表示,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注重宜居和便利性。
城镇化改革没有终点
“城镇化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没有终点。”欧盟委员会特别顾问、欧盟委员会地区与城市政策总司原司长格雷厄姆·麦多斯说,由农村到城镇只是城镇化的一部分,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食品安全和质量问题,都会对城镇化产生影响。他说,政府要进行政策整合、解决问题,城镇化不是单纯指城镇规模变大,还要提出相关措施,确保居民享受生活。
他说,整个城镇化的实施过程是永续的,要以人为本,当前要做的第一步是,欢迎更多人融入到城市中来,建立更多良好的机制,让居民满意现在的生活,对城市建设有信心,这也是新型城镇化的目标。
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载体
研讨会上,商务投资总署派驻中国住建部首席规划专家杨威,从国外先进的规划理念角度,介绍了好的城市规划的重要性。
她分析了英国米尔顿凯恩斯城市发展案例,指出高品质的城市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载体。她说,20世纪,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污染等问题,这些与中国发展极为相似。“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应从战略和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愿景。规划师应具有长远的目光及前瞻能力,在城乡统筹中抓住要点。改革和创新现有的城镇规划,实施和管理体系是保证中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以及中国文化有机传承的要素。
英国阿特金斯集团亚太区低碳和可持续部门懂事马克·休伊特也带来了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方法,将建筑和基础设施作为低碳的基础,把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并符合中国国情。
“中国城镇化发展到现在,只进行了前半场。后半场工作的核心是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要达到这一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进行试点、探索等等。这次的会议以改革和突破为重点,非常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