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是清明“正日”,晋江艳阳高照,气温突破了30摄氏度。据不完全统计,从昨日上午8点到下午5点,晋江市殡仪馆迎来清明祭扫高峰期,15辆免费巴士每20分钟一班,“连轴转”接送前来祭扫的市民,加上自驾前来祭扫的人群,人流量超过5万人次。
全家总动员凭吊先人
相较于去年清明“正日”祭祀人群超过6万人次,昨日的祭扫人群少了近1万人次。究其原因,晋江市殡仪馆工作人员小曾表示,一是由于清明假期第一天已有部分人群前来祭扫,分流了一部分;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几年来村级安息堂建设增加,不少骨灰盒已经拿回村里的安息堂内安置。
昨日上午10点半,晋江市殡仪馆前来祭扫人群算是迎来一个小高峰,祭祀人群中年纪小的还只是牙牙学语,年纪大的已是满头银发,在家人的搀扶下,颤巍巍地前来悼念先人。祭扫队伍中,随处可见全家出动前来。不少市民表示,今年清明节天气虽热,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带孩子们来拜拜先人、认认祖。午后,一点开始至四点,祭祀人群达到波峰。
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为了做好清明期间的消防安全工作,早在3月23日,晋江市殡仪馆就对馆区内骨灰安置处近40个灭火器进行了专项检查。昨日,在殡仪馆每一个骨灰室外都可以看到一至两名负责消防安全巡查的保安。原来,今年清明“正日”,殡仪馆的保安也比去年增加了近1倍。“一部分是负责交通疏导,另一部分则更多是在骨灰堂内进行巡逻,及时清除一些潜在的消防安全隐患。”殡仪馆内一名安保负责人表示。
昨日,殡仪馆内也安排一辆120急救车随时待命,以备祭祀人群因天气炎热而出现中暑、晕眩等突发情况提供及时的医疗救治。
环保观念深入人心
水果、吃食、金纸、香烛、鲜花……这是祭祀人群中最常见的祭祖物品。但昨日的采访中,记者还是明显地感觉到低碳环保的祭祀方式已深入人心,市民们选择捧束鲜花而不是难以分解的塑料花明显增多;而烧金纸的人数也较去年有一定的减少。
记者的这一观察也得到了晋江市殡仪馆工作人员的肯定。“除了禁炮外,今年金纸焚烧相对往年有一定减少,祭扫人群手拿鲜花的比例有很大的提升,文明环保的祭扫观念日益被大家所接受。”工作人员小黄连续几年清明“正日”在殡仪馆值班,对于今年市民“显而易见”的践行低碳环保,小黄给予了赞许。“用鲜花祭祀低碳环保,一样能表达对先人的缅怀。”15岁的佳音手捧鲜花,认真地说道。
相比晋江市殡仪馆的繁忙景象,晋江市仙塔山庄公墓区则显得十分冷清。仙塔山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墓区还只是接受预订,尚未开始正式接受落葬。
除了2013年开通的晋江殡葬网(bz.jinjiang.gov.cn),借用网上祭祀这样安全环保的祭祀新方式外,据晋江市殡葬管理所工作人员介绍,由于土地资源有限,生态葬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倡导人们采取花坛葬、草坪葬、树葬、海葬等文明、环保、低碳的方式处理骨灰。(记者 林文婧 许春 董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