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闽南网 > 晋江 > 晋江新闻 > 正文

古老乡音的年轻回响

来源:晋江经济报 2024-04-16 09:58 http://www.mnw.cn/

  今年春节,11岁的晋江小朋友王诚业格外开心,他成功入选了闽南话发音人,并在寒假期间完成了录音,“能为方言保护尽一份力,这就是值得开心的事情”。

  王诚业所说的,是一个名为“闽南方言智能语音”的项目。去年,世界晋江青年联谊会(以下简称“世晋青”)、“说咱闽南话”App和厦门大学智能语音实验室科研团队(以下简称“厦大团队”)共同开发该项目,并推出闽南话发音人招募活动,吸引了许多年轻人积极参与。

  当“中国古代语言活化石”遇到AI,当传统文化有了新式表达,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精神力量,脱去古老、过时的标签,被赋予新的时代价值。

  泉州国际南音大会唱在晋江举行闭幕演出,小朋友们带来南音表演。董严军 摄

感受母语温情

  此番闽南话发音人招募有些特别——首批招募晋江地区发音人,报名者需要有在晋江成长、生活或工作的经历。超出主办方预期的是,这个看起来有些小众的活动,发布当天就有200多人报名,一周内共有500人报名。报名者最大的82岁,最小的7岁,18岁至35岁占比超85%;此外,报名者中半数以上是学生。年轻人对闽南话有这么大兴趣,这超出了该团队的预期。经过初筛、录音及面试后,最终选出22名闽南话发音人。

  “这是我们第一次招募晋江地区发音人,目前在市场上还是空白。”厦大团队负责人许彬彬介绍,他们团队经过近10年的研究,已经在现有有声语料库中积累了数百小时的厦门腔闽南话素材,而此次晋江腔的招募,是他们与世晋青联手,更系统、集中地扩充有声语料库的第一步。

  小小年纪的王诚业,有着娴熟的闽南话表达能力。在家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说闽南话,还会讲很多闽南童谣给他听。“我很喜欢课余时间和同学们用闽南话讲趣事。从闽南童谣里,我也能学到很多做人的道理。”王诚业举例说,比如,闽南讲古(闽南方言演绎的说书)有句话叫“绝对不做博缴虫,害爸害母害别人,害某害仔阁害翁,最后吃老没半项”,这和学校老师讲的“存正心、走正道”的道理是一样的。

  和王诚业一样,很多人从青少年时期便开始身体力行传承闽南话。

  晋江龙湖的苏玲钰从小就是祖父的小跟班,每天跟着祖父去村里看高甲戏、听南音,许多闽南谚语、俗语就这样走进她的记忆深处。在她心中,因为与祖父朝夕相处的孩童时光,闽南话里还蕴含着令人惦念的脉脉温情。

  “小时候跟祖父出门,他和其他大人聊天时,经常会对我说:‘简仔侬有耳无喙。’这是告诉我,小孩子不要乱问大人的事情,就算听到了也不可以乱传。”苏玲钰说,随着年纪日长,感觉这是个“金句”,同样适用于社会和职场,“闽南话里蕴藏着很多道理、哲理,我觉得它是个宝藏,我们不仅不能丢,更要传承开去。”

  第二届“爱晋江 说咱闽南话”晋江市青少年闽南语挑战赛举行。陈巧玲 摄

当闽南语遇上AI

  打开“说咱闽南话”App,“母语永远年轻”六个字最为醒目。“这里的年轻,有两层含义,一是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说闽南话、学习闽南文化;二是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赋予闽南话和闽南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App发起人、世晋青永远荣誉会长许华芳如是说。

  谈及打造App的初衷,他笑道:“源自内心的一种遗憾。”常年居住上海的许华芳,在父辈的耳濡目染下,对家乡晋江有着很深的感情。他说,自己的儿女从小没有在家乡长大,对于“咱厝话”虽然听得懂但很少讲,而当下许多闽南的年轻人都是如此,这让他感到很遗憾,“如果连家乡话都不会讲,那你怎么爱家乡呢”。

  2018年6月,许华芳受邀回晋江参加“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全国30家媒体面前,他首次提出“开发一套推广闽南语的应用软件”的想法。和团队进行充分沟通探讨之后,打造一款公益App的想法很快成型。

  时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晋江安海人曾南逸是世晋青常务理事,也是初创团队的一员。作为多年研究闽南语和闽南文化的“铁粉”,曾南逸与许华芳的想法不谋而合。他说,保护闽南方言,需要一方面制定方言读音的标准,另一方面努力恢复方言原有的知识传播功能和日常娱乐功能。利用现代媒体来传播方言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曾南逸解释道,当下,不只是未成年人不会说闽南话,成年人的闽南话也越来越说不好了,常常出现“闽南话+普通话”“杂糅”的情况。所以,有必要有一个在线的、能够发音的字典,让年轻人想用闽南话说某个流行词时,查一下就知道怎么念。

  2019年6月1日,“说咱闽南话”App正式上线。闽南语字词典、闽南语歌曲、闽南追剧社……一个个有声栏目极具闽南味。如今,这个App已经拥有遍布全球的22万名注册用户,其闽南语AI智能语音转换功能自2020年10月上线起,至今已累计被使用超270万次,无论是不是闽南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乐趣。

唤起传承的激情

  得知“闽南方言智能语音”项目,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省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常务理事黄良颇为赞赏,他建议,对于闽南文化,要立足保护、有效利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研发制造具有晋江特色的文创产品,打造形成文化产业,进而增强闽南人对闽南文化的认同,让其更有归属感和文化自信。

  身为闽南人的陈宝龙也不是一开始就热衷于闽南文化,相反,年少时的他对身处的这片土地的语言及文化兴趣寥寥。改变发生在2016年,就读养正中学高一的陈宝龙参加世晋青组织的“情源晋江·新加坡之行”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动,在拜访新加坡中正中学时,一位华文老师分享道:闽南话的措辞很古典,比如,学校叫“学堂”,锅叫“鼎”。这让陈宝龙对闽南话产生了兴趣。“这些华文老师虽然离乡在外,但对母语有很深厚的感情,而我们却忽视了母语的底蕴和魅力。”回晋江后,陈宝龙一发不可收,开始关注起了闽南话和闽南传统文化。

  据最新统计,全世界约有7000万人使用闽南话。闽南语是闽南及台湾地区民众、海外福建籍华侨华人共同的乡音记忆。“马来西亚福建籍华侨华人很多,闽南话是侨胞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语言。”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会务顾问黄东海在马来西亚生活数十年,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这么多年来,马来西亚晋江社团联合会无论举办什么活动,压轴节目一定是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的全场大合唱,“每当熟悉的前奏响起,你能从每个人的脸上看到那种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

  “闽南话和闽南传统文化就像一座宝藏,我们年轻一辈能做的,就是通过自己的挖掘,让‘古董’拥有生命力,让更多人能发现并欣赏她的美。”陈宝龙说。

  持续创新,才能持续年轻。根据“说咱闽南话”App的运营计划,今年要在推广上“玩”出新花样:线上开发“闽南语分级场景化学习工具”,提供从易到难的场景化学习材料和互动课程;线下在学校打造“语言鸟巢项目”,在社区打造“闽南话语言文化中心”,推广闽南文化,搭建学校交流的平台。(晋江经济报记者 王云霏 秦娴)

原标题:古老乡音的年轻回响
责任编辑:凌芹莉
相关阅读:
新闻 娱乐 福建 泉州 漳州 厦门
猜你喜欢:
已有0条评论
频道推荐
  • 2025高考首日 晋江1.1万名考生顺利应考
  • 晋江多部门携手“夜查” 为高考学子“静音
  • 惠光爱尔眼科携手泉港爱尔眼科开展全国“爱
  • 新闻推荐
    @所有人 多项民生礼包加速落地快来查收 三峡大坝变形?专家:又有人在恶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为什么没出现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线 疫情改变了哪些习惯? 呼伦贝尔现幻日奇观 彩虹光带环绕太阳
    视觉焦点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秋风起,紫菜香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石狮环湾生态公园内粉黛乱子草盛放
    精彩视频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视频】现场直击!高考首日泉州学子奔赴考场
    泉州石狮:海上泼水节 再续两岸情(视频)
    泉州石狮:海上泼水节 再续两岸情(视频)
    专题推荐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关注泉城养老服务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闽南网推出专题报道,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展现泉州在补齐养老事业短板,提升养老服

    新征程,再出发——聚焦2021年全国两会
    2020福建高考招录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青春赴考 提笔逐梦——2025年高考首日见 《漳州市城市文明养犬若干规定》出台 漳州首个房票安置试点项目即将公开选房 出口锂电包装智慧监管试点在厦门启动 福建小微企业质量跃升记 厦门出台扶持办法进一步促进会议展览业发 石狮男装供应链加速对接全球 话剧《树魂》亮相中国国家话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