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晋江陈埭镇桂林村“党建+”邻里中心灯光篮球场上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经过为期8天的精彩对决,2023桂林村“邻里杯”男子篮球邀请赛在此落下帷幕。
为庆祝村“党建+”邻里中心落成,同时促进各村及机关单位间的交流,桂林村举办了本次篮球赛。比赛期间,村民们走出家门,走进邻里中心,对家门口的邻里中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去年以来,晋江全力打造基层党建民心工程、民生工程——“党建+”邻里中心,以零距离的社区服务解锁邻里“和谐密码”,从精神文化、日常服务到健康问诊、少儿教育,“从头到脚”“由外至内”满足居民各类生活需求。
家门口多了这样的好去处,怎能不去看看?今天,记者就带大家走进邻里中心看一看。
“家”的味道让社区充满烟火气
从泉安南路拐进灵源街道曾林社区,远远就可以看到被绿树环绕的邻里中心:绿色的屋顶搭配白色的墙体,楼体上方悬挂着曾林社区Logo和“爱邻里家生活”六个大字,非常醒目。
一楼大厅设置成公共服务中心。大厅左侧的房间兼具邻里会事厅、部门轮值室、邻里法庭等功能。沿着楼梯来到二楼,是记录社区发展历程和荣誉的乡村记忆馆,以及人才驿站、灵源万应茶产学研基地。拾级再上,便是人气超高的灵源科普馆,还有青少年宫、邻里图书室等。从楼内向窗外眺望,距离主楼不过百米的地方,一体化卫生健康服务站、户外劳动者驿站、乐蓓比托育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长者食堂等一应俱全。
其中,灵源科普馆是目前晋江规模最大的村级科普展馆,建筑面积约200平方米,以航天航空为重点,设置了虚拟互动、科普实践、智慧手工、人工智能编程四个展区,并开设了青少年航空航天STEAM课程。
家住曾林社区的五年级学生吴永平就是科普馆的常客。早在2022年12月,科普馆开馆之初,吴永平就来此参观体验了一番,从此打开了认知大门,“感觉特别神奇,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我最喜欢VR体验项目,可以沉浸式体验科学的奥妙。”从那以后,吴永平经常报名参加科普馆举行的活动,不仅提升了动手能力,也丰富了课余生活。
曾林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总面积3900平方米,拥有60多个服务场所,提供5大类70余项便民服务,致力于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该中心还获评泉州2022年度“五星级”邻里中心。曾林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吴国州告诉记者,一年多以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统筹辖区卫生医疗、幼儿托教、文旅产业等优渥资源,建成“一心多点”型邻里中心,目标就是让社区充满烟火气,让承载着公共服务进社区等职能的邻里中心成为广大群众“家的延伸”。
据了解,在去年建成投用的46个邻里中心基础上,今年晋江继续把“党建+”邻里中心建设作为年度基层党建重点项目,计划新建65个“党建+”邻里中心。今年以来,已新建投用邻里中心34个。
“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
邻里建设叠加蜕变
对于晋江梅岭街道许厝社区的许建成老人来说,今年的生日十分难忘。在社区的组织下,他和数十名老人齐聚社区“邻有喜室”,一起围着蛋糕唱生日歌、吹蜡烛,度过了一个特别的生日。“很热闹,也很开心,感谢社区对我们老年人的关怀。”许建成开心地说。
“邻有喜室”,这个在改造前还是常年落灰、无人光顾的架空层,现已成为许厝社区“党建+”邻里中心最热闹的去处。
许厝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吴桂颜说,依照闽南人的习俗,婚庆、满月、成人礼等喜事多会邀请亲朋好友相聚吃喜宴。过去,村民经常依托店面在路边架上大锅,现做现吃。如今,大家搬进小区,老办法就行不通了。
群众需要什么,邻里中心就建什么,“邻有喜室”应运而生。经过充分沟通,社区选中融泉花都小区几个单元楼的闲置架空层,将其打造成专门用于简办喜事的场所,总面积有300多平方米。
这样利用“腾、留、改、盘”拓展邻里空间的故事,在晋江打造邻里中心的过程中并不是个例。
建设邻里中心,整合空间是基础。但实际情况下,许多村(社区)都存在空间不足的难题。据统计,2022年晋江引导村(社区)梳理办公场所、活动阵地、闲置物业等空间资源,因地制宜,整合腾挪,已改造公共服务空间超10万平方米,累计升级建设养老服务设施32家、卫生服务站点34个、邻里食堂21个,解决了邻里中心有场所、有内容的基础性要求,实现空间利用最大化、使用效率最优化。
晋江还整合行政资源,以市直部门“服务进邻里”公益项目为抓手,着力把邻里中心作为各级部门投放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主渠道,联动近50个市直单位、国有企业、金融机构,每年下沉近200个项目资源,造浓共建共享氛围。比如,晋江市民政局推动的长者食堂,晋江市教育局打造的“邻学社”志愿服务品牌,晋江市卫健局推动建设的一体化卫生服务站和“安心工程”服务项目,晋江市妇联推出的白兰花驿站、儿童之家专业成长课程等。
空间和资源都有了,怎么做到让资源用到实处?如何扩大邻里中心的吸引力,实现长效运营?针对这一痛点,晋江摸索出“N(N种资源)—1(邻里公司)—N(N个邻里中心)”的沙漏型运营模式,既向上整合资源,又向下分配资源。
而这一模式的持续运营,必须依靠市场化运作。邻里公司,成为打通公共服务资源均衡下沉“最后十米”的链接点。对此,晋江搭建“市—镇—村”三级工作专班,创新国企统一运营模式,按照“村(社区)提需求、部门出资源、公司统服务”实施路径,推动邻里建设从“物理整合”到“化学反应”的叠加蜕变。
同时,晋江打造了面向全市邻里中心的“晋江邻里乐享”线上平台,设置邻里活动、邻里服务、邻里空间等6大功能板块,提供阵地场所预约、活动报名等23项民生服务。
在今年5月5日举行的晋江市第二届“五五”邻里节开幕式上,晋江首次推出“邻里资源超市”板块,由各市直部门、社区商户投放各类活动、资源和资金项目,各邻里中心根据社区实际和群众需求,挑选对接适合下沉的项目。“邻里资源超市”一经推出,首批就汇聚了40个部门,下沉151项个性化活动服务项目和22项资金项目;同时,还有数十家养老服务、长者食堂、生鲜便利、体育培训、托育托教等便民商业业态服务机构参与其中。
“在‘邻里资源超市’,我们可以根据需求精准对接相关部门,这样的方式很接地气。”晋江磁灶镇洋尾村村委会副主任谢柳春说。
内外用劲
一齐讲好邻里故事
只依靠行政资源毕竟有限,还需要深入挖掘市场资源。
晋江坚持“市场反哺公益”,引进福寿康养老、世纪贝贝幼托、致右社工等28家优质市场主体,以“有偿+普惠+公益”形式与村(社区)合作联营,提供便民惠民服务,实现村(社区)、商家、运营三方互利共赢,村(社区)在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实现“自我造血”。
南湾敬老院地处晋江英林镇嘉排村中心,位于南湾公园南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嘉排村“党建+”邻里中心提供老有所养服务的重要配套。
2022年,嘉排村投入300多万元对南湾敬老院进行消防提升和适老化改造,并委托睿宸养老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运营。改造后的敬老院设置护理床位50张、养老床位50余张,可为入住老人提供舒适、便捷、个性化的服务,同时提供一站式、全方位、全时段的照护服务和医疗支持。“目前,敬老院入住了20多位老人,本村村民可享受普惠性收费待遇。”嘉排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少迎介绍。
在晋江青阳街道青华社区“党建+”邻里中心,社区利用资源优势,整合辖区托幼机构、培训机构、生鲜超市等30多家商家,组建“邻里商家联盟”。居民可以通过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获得积分,进而在联盟商家享受折扣优惠。
邻里中心建设需要外部资源的注入与支持,更需要调动内在资源服务村(社区)的积极性。
根据“整空间、强服务、育文化、促治理”的建设思路,晋江指导村(社区)发掘内生动力,激发乡贤参事热情,全力探索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
在晋江龙湖镇埭头村“党建+”邻里中心,每周日下午3时至5时,乡贤吴谨慎都会定期开班,为本村及周边对书法绘画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无偿教学服务。这一公益课堂已开设多年,深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作为2023年新创建点位,龙湖镇鲁东村“党建+”邻里中心最近也热闹非凡。村中书法家施伟仁得知村里开办邻里课堂,主动加入家门口的邻里服务行列,不仅自费打印了教材,还为孩子们免费提供书法练习纸张。
无独有偶。晋江市灯谜协会、龙湖灯谜社成员施乌,也积极加入鲁东村“党建+”邻里中心的暑期公益课堂,自掏腰包购买文具、打印材料,教孩子们猜灯谜。“村里要发展,党员干部群众的心要往一处想。我们村的村干部很尽心,所以我也愿意出力,大家一起为更美好的鲁东而努力。”施乌说。
民心所向,大道可成。
随着大家对邻里中心的认识愈加深入,越来越多人从接受者变成传播者。为了一起讲好晋江的邻里故事,大家发挥所长、反哺家乡,为邻里中心的长效运营注入不竭动力。
(记者 常励煊 李诗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