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参加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到晋江“海丝”遗产点草庵实地参观考察,对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物价值作出高度评价,认为摩尼光佛的发现是海上丝绸之路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最大成就。看到本报相关报道后,家住东石镇第四社区的蔡福藩老伯拨打本报新闻热线82003110称,社区的关帝庙里供奉有一尊“摩尼光佛”,是从草庵“分炉”而来的,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希望媒体给予关注。

那么,东石第四社区的“摩尼光佛”因何而来?背后有着什么故事?记者进行了走访。
供奉“摩尼光佛”
始于相同信仰
在东石第四社区的一座关帝庙里,记者看到,这里除了供奉当地人信奉的“关帝爷”“九龙三公”外,还有一尊“摩尼光佛”。
今年80多岁的蔡福藩告诉记者,清朝末年科举废止,当时东石的文化界人士纷纷组织新学堂、慈善会,社区里也成立了一个名为“万善堂”的慈善机构,专门扶贫济困。由于摩尼教宣扬善恶论,教人明辨是非,与“万善堂”推崇的信仰一致,1920年左右,“万善堂”的人便从草庵请来这尊“摩尼光佛”,一直供奉至今。
“这尊‘摩尼光佛’原本一直供奉在‘万善堂’里,上世纪90年代,‘万善堂’旧址毁坏坍塌,这才迁到关帝庙。”蔡福藩说,虽然“万善堂”不复存在了,但社区里仍有许多“摩尼光佛”的信众,每年从我国台湾、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回乡的宗亲,都会专程来庙里祭拜“摩尼光佛”。
记者从晋江市文保中心了解到,明嘉靖年间,晋江摩尼教信仰开始从草庵走向民间,成为民间信仰和村里的“境主”。目前,晋江市除罗山苏内社区把草庵“摩尼光佛”当做“境主”外,东石第四社区确实也有部分居民信奉“摩尼光佛”。
东石第四社区关帝庙里管事的阿婆介绍,由于庙里的“摩尼光佛”分炉自草庵,每年“摩尼光佛”生日等日子,仍会与草庵进行一些佛道交流。
因佛结缘
与弘一法师曾有交集
上世纪30年代末,弘一法师来到草庵。由于信奉“摩尼光佛”,“万善堂”的组织者们也与弘一法师有了交集。
“法师是我国著名的佛学家和书法家,‘万善堂’创建者中也有不少喜好书法的人士。”蔡福藩说,在他年轻的时候,“万善堂”创建者之一的蔡尤穴就曾和他提及与弘一法师交往的故事。
蔡福藩回忆道,因佛结缘后,喜好书法的蔡尤穴与“万善堂”的蔡璟芳、蔡尤池等人借机到草庵与弘一法师交流书法技巧,一来二去有了交情。蔡尤穴还曾向法师请过墨宝,只是后来保存不善,已不知所踪。(记者 赖自煌王家煜 文/图)
(感谢晋江市文保中心主任、博物馆馆长吴金鹏为本文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