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5日德国专电,昨日,晋江青商财俊培训班结束了在德国的参访行程,前往法国巴黎。当天,学员们来到了德国最负盛名的理工科大学之一,也是世界顶尖理工大学之一的亚琛工业大学,听亚琛工大两位教授托尼(Tony Drescher)和帕特里克(Patrick Kabasci)关于德国工业4.0相关研究和实践主题的授课。
亚琛工业大学成立于1870年,自成立以来,不断开拓理工科目新领域。亚琛工业大学理工科实力强劲,电子、机械制造、冶金工程方面一直名列德国第一,计算机、建筑、物理等学科也在德国大学排行榜上位列前三。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技术力量来看,亚琛工业大学一直居于德国工科排行榜前列,其机械制造、计算机、电气工程(包括电子通信)均具有优势。
亚琛工大显赫的实力,让亚琛这个仅有25万人口的德国小城名震欧洲。欧洲机电一体化研究中心、爱立信德国总部、诺基亚德国分部、福特欧洲总部、三菱德国电子中心和微软德国研究院等高科技公司均设在亚琛,飞利浦、联合科技等也在亚琛建立了分部。许多厂商也纷纷资助学校各项研究,仅机械系的材料系下属塑料研究所就有320多家企业资助,如奔驰、宝马、福特等。而青商学员们听课后所参观的弗朗霍夫研究所更是享誉德国,是德国工业4.0研究的前沿和权威。
在授课中,两位亚琛工大教授讲述了德国工业4.0的由来和产业背景。据介绍,德国工业4.0在联邦政府正式提出之前,已在高校和企业间研究实践,主要是解决企业在精益生产过程中因信息不透明而效果不佳的问题。所谓的工业4.0,就是寻求改变这种状态的解决方案,以弥补传统制造业的问题,让企业选择有效生产的行动方式。
对于很多企业鼓吹以智能生产为特征的工业4.0是取代人的生产方式,两位教授均给予批驳。他们认为,工业4.0绝不是忽视人的存在,在这个框架下人是最主要的决策者,而不是机器和智能设备,智能设备要实现的是合理的过程预判,并在实现制造过程中更加快速、更加有效,做得更好。
帕特里克称,学员们此次参访的库卡和通快,均与弗朗霍夫研究所有合作项目。如学员们在库卡公司看到的在车间内可实现自动驾驶的智能小板车及无人驾驶的智能叉车,都是合作成果之一。他们介绍,德国工业4.0目前仍处于谨慎践行阶段,按联邦政府规划要到2020年才完成总体研究。
短短两个小时的“特殊一课”,让青商学员们有机会与世界顶尖学府的前沿研究教授近距离接触与对话。这一课也是持续近10天的德国行的收官。通过对通快、保时捷、库卡、宝马等德国企业的实地参访,学员们看到的是世界最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拓展视野增长了见识,更感受到了差距。
带队出行的晋江青商会会长、福建晋工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柯金鐤表示:“工业生产从标准化到智能化还有自动化和信息化两步路要走,目前晋江本土企业多数还停留在标准化往自动化的提升期,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还是很大的。通过实地参访考察,我们至少看到成功的路径,学习了成功的理念,对指导企业今后的发展还是大有裨益的。总体而言,青商财俊培训班此次德国之旅,是晋江创二代对标找差之旅,收获颇丰。从这个角度看,大家真的要改敢拼为善拼,要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寻求更广阔发展空间。”
背景资料
亚琛工业大学:2015年,在德国权威大学排名——《德国经济周刊》的大学排名中,亚琛工业大学再次蝉联德国工科大学排名首位。其中,亚琛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经济工程、自然科学位居德国第一,电气工程位居德国第二,信息学位居德国第三。同年的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亚琛工业大学的机械工程更是高居德国第一,世界第十二,这当然得益于机械学院在汽车、制造、计算工程等多个领域在世界范围内的卓越成就。亚琛工业大学现为11所德国“精英大学”之一、4所欧洲顶尖理工类大学的战略联盟(IDEA联盟)、9所德国理工大学联盟(TU9联盟)之一、TIME欧洲顶尖工业管理者高校联盟德国七所高校之一。
亚琛工业大学校友出众,学术界有钱学森的导师冯·卡门,工业界有西门子、保时捷、奥迪、宾利等知名企业的总裁。中国科学院前院长路甬祥、教育部前副部长韦钰、清华大学前校长王大中也毕业于该校。(特派记者 方锦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