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谭】不当“看客”和“过客”
5月10日的一场暴雨,浇开一朵玫瑰,也浇出一段话题。
说来也怪,看到小施顶着风雨为窨井设置警示标志的组照,我突然想起田震和鲁迅。
想起田震,是因为她的名曲《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许多人把小施誉为“最美女子”,把她的行为称作“暖心之举”。而在我的心目中,小施近乎英雄,她的行为就是壮举。既非市政人员,也非交通警察,设置警示标志本不是小施的义务,更不是她的责任,但在他人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这位弱女子趟过积水成河的路面,把橙色的雨伞插到窨井盖上,当仁不让,义无反顾,舍我其谁!与那些温婉的词汇相比,我更愿意把她比作一朵“铿锵玫瑰”,她的壮举就像是风雨中一道壮丽的彩虹。
仔细观察这组照片,我们不难看出,离这位“女汉子”不远的马路牙子上,还站着几位“真汉子”,撑着伞,叼着烟,脸上洋溢着欣赏戏剧一般的微笑;小施的身边,不时有车辆开过,高高地溅起水花……我温暖的内心,悄然有了一丝寒意,脑海中跳出“看客”和“过客”这些词。鲁迅之所以深刻和伟大,在于揭示出潜藏在人们内心的“看客”心理,比如《药》,比如《阿Q正传》。2年前,人民论坛作了一个“当前社会病态调查”,有89.2%的被调查者认为“看客心态”普遍存在。果然,在5月10日的风雨中,“看客”和“过客”的故事再次上演。我们不禁要问,面对这位“女汉子”的壮举,为什么那些“真汉子”都成了“路人甲”?为什么过往的车辆成了“打酱油”的?
鲁迅离开我们,已经整整80年,可“看客”依然存在。
我们常常把“担当”挂在嘴上,常常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义愤填膺,也常常在朋友圈中为善行点赞。但是,当需要我们出手的时候,我们又在哪里?
推动社会进步,铁定要破除“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传统糟粕。唯有大家都伸出相助的手,好人才不会孤独。
(靳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