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蔡小雅,今年28岁,大龄未婚女青年。
我从小生活在闽南这块红土地上,是土生土长的泉州人。26岁前我是一个爱漂泊爱闯荡的女生,闽南爱拼才会赢不仅影响了广大的男同胞也影响到了我。父辈中总有些许人丢下家中一亩三分田走南闯北去开创属于闽商的时代,对于他们讲述的地图上的名字我总是充满了好奇。大学毕业后我就开始去还原地名背后的真相了。
我先去了北京四年,爱上了京腔普通话也爱上了奥特莱斯,爱上了肉夹馍也爱上相声国粹,爱上了道路两旁的白桦树也爱上了天南地北的来客……但有一天去香山附近的八大处寺院烧香时,听着闽南语心里很是激动,一股浓重的乡音味道。也特地登上山的最高处,寻找到关帝神像烧香礼拜,我相信在茶香四溢的马连道,还有兢兢业业的安溪人品着熟悉的香茗用着闽南语聊着天。
在男友分手后,我毅然辞职去了上海,那座向往已久的繁华大都市,外滩的建筑万国风尚留下了历史精彩的一瞬,弄堂里写意最真实的生活,田子坊印象颇深的是剪纸艺术家的一组作品,挖掘上海独有的记忆和韵味,不仅惊艳了上海人,也惊艳了全世界。当时我想,闽南文化中独有的那一面,什么时候也能惊艳世人?
或许因为失恋和亲友都不在身边,陌生的环境让我产生漂泊的无助感,在那段时间我频频电话为了听听闽南语,在父母劝说下就回到泉州。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或许大家会觉着矫情,但对于漂泊过后、蜗居多年、慢慢大龄的我来说,却已经能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深情。
我停止了折腾和对外地的所有向往,回到了这座一开始我认为“破破烂烂”的小城市。现在,我耳边就不再是三两句的闽南语,打开电视看看泉州四套看《泉州第一炮》,广播里调在904听着阿新和童谣的《欢喜就好》。外面世界再美好,还是自己家更舒服,回到泉州心瞬间就安定了下来。决定在泉州停泊了,我开始寻房让自己有个小小的窝。其实钱不多,但父母听我不再去外地很高兴,愿意替我承担个首付。
我希望我未来的家就像酒店式的公寓,精致、不吵、能和邻居窜窜门,聊聊天,泡泡茶,住在市区,方便上下班,更方便和亲朋好友欢聚,在下班后和菜市场的阿姨们用正宗闽南语讨价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