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拔穷根”,着力提升脱贫致富能力
职业教育是实现精准脱贫、提升人生价值、摆脱代际贫困的有效方式。贫困家庭学子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学到一技之长,增强致富本领,真正实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一是要坚持把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提升贫困地区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能力。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重点支持贫困地区每个地级市(州、盟)建设好至少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二是要坚持就业导向,支持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省(区、市)外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订单式、学徒制等校企联合培养类职业教育优先招收建档立卡等贫困家庭子女。三是要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职业教育在农民群众实用技术技能培训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要紧紧围绕帮助贫困家庭靠技术技能脱贫的目标。一方面要建立公益性职业农民培养培训制度,以县为主、整体推进、全员覆盖,统筹教育、人社、扶贫、农牧等部门的培训资金和项目,形成有效衔接、资源共享的贫困地区技术技能人才培训机制,确保贫困家庭至少一人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另一方面要打造贫困地区职教集团,重点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服务三农的涉农专业点,面向贫困地区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注重“传帮带”,着力强化教育结对帮扶
充分发挥外部资源支持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助推作用,形成“统筹资源、精准衔接、结对互联”帮扶机制,是促进贫困地区加快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在县域内实施城区优质幼儿园对口帮扶乡镇中心幼儿园。采取“走下去、请上来”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开展设备捐赠、送教下乡、巡回指导、进修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结对帮扶工作。二是要在市域范围内实施优质义务教育学校对口帮扶农村薄弱义务教育学校,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结对帮扶机制,在县域内建立“省市—县”“县—乡”和“乡—村”三层结对帮扶关系。三是在省域内实施省市优质普通高中对口帮扶贫困县普通高中。在省域内实施职业教育对口帮扶,鼓励市域内非贫困县中职学校与贫困县中职学校结对帮扶。四是着力加强东西部教育精准扶贫协作,强化以省市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为载体的深度协作,真正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互联共享。鼓励东部发达省份根据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定位,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领域教师培训、教学改革、联合培养、产教融合等方面给予贫困地区大力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