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疾风暴雨期”,是大脑的第二个发育快速期,诸多表现行为的背后,多源于对于引起注意、寻求同伴接纳、追求权力、报复、自暴自弃、表现优越感或者是兴奋刺激的需要。对这些心理上的“需要”,必须加以重视,否则就有可能酿成“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一个“令人震惊”的预测,即从2010年到2020年,全球儿童心理疾患将增长50%,成为最主要的致病、致死和致残原因。而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年龄在14岁之前的,占50%。
在当天的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乔志宏也提到,根据该院研究发现,全国15%~20%的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其中,留守儿童的情况更为严重和特殊,这一群体的焦虑感、抑郁感、孤独感、自责感,均处于比非留守儿童更高的水平,其攻击行为、违纪行为、品行问题也更为多发。也因此,对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工作的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需要格外重视。(实习生巩晨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邱晨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