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还指出,事业单位专技人员在兼职单位的工作业绩或者在职创办企业取得的成绩可以作为其职称评审、岗位竞聘、考核等的重要依据。
高兴了一会儿,田诚很快冷静下来了——“各高校的配套措施还不知道何时能跟上”。
他还记得2014年年底,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出台,要求各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当时自己的学生们也如今天的自己一样高兴,他提醒他们:冷静下来。从中央政策到高校执行,隔着各级地方政府,还要协调高校的各方面,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落地的。
他坦承,直到接受采访时,他所在的高校尚未就“休学创业”制订出系统性的执行方案。
如田诚所预料的,北京两家高校的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指导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已经听说了政策,但具体的执行工作尚未开始。
对于田诚来说,在具体的方案出台前还有太多的不确定。比如,《意见》中规定,“离岗创业期间的工资、医疗等待遇,由各地各部门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结合实际确定”。
他最担心的还是自己的身份。
一方面,能够享受政策的创业者标准还没有说法。田诚打听到,学校对创业者有所分类:首创与非首创。前者只限于初创企业的法人。他能理解这背后的苦心:给创业公司打工和真正建立一份事业,促进双创的分量是完全不同的。有所区分,可以防止有人利用政策。
可他觉得,尽管不是法人,自己对公司倾注的心血并不少。初创道路上无数个问题日夜盘旋在他脑海,思路往往在半夜袭来。他热血上涌,翻来覆去要好好想清楚。这不免打扰了妻子的睡眠,田诚只得转移阵地去沙发。日子久了,沙发上常备着枕头被褥,因为他几乎夜夜难眠。
另一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界定也让他担心。高校的编制身份有科研、行政等岗位。田诚担心自己的行政人员身份会不符合要求。
他的期待是:只要拥有属于自己的技术成果,并要将之转化为市场价值,无论在学校是什么岗位,在公司做什么工作,都可以享受政策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