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六月盛夏,酷暑难熬,又到了岭南荔枝上市的季节。外红里嫩的岭南佳果让人垂涎三尺,然而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之说,荔枝到底该怎么吃?是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呢?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李湘力提醒,荔枝甜美但也不能多吃,过量进食可引起低血糖,市民朋友应该引起注意。
荔枝性平味甘、生津止渴
荔枝是夏季六月当季的佳果,一直以它的形美味香、甘甜多汁赢得南方人的喜爱。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荔枝可“止渴、益人颜色,通神、益智、健气(补脑建身)、治瘰疬、瘤赘”。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中医师李湘力介绍,中医认为荔枝肉性平味甘,有补益肝脾、生津止渴、益智补脑的作用,干品能补元气,为产妇及老弱补品。
就连荔枝核也是一味药,其性味为甘、微苦,温。归肝、肾经。具有行气散结,祛寒止痛之功。用于寒疝腹痛,睾丸肿痛等症。此外,还具有生津、治烦渴、理气、止痛、益血、收涩的作用。
过量吃荔枝可致低血糖
每到荔枝上市的时候,很多街坊吃多了荔枝后出现了“上火”的症状,咽喉发炎、口干舌燥、牙龈肿痛等,网上还有报道称小孩进食大量荔枝后出现发热、抽搐、昏迷的现象。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李湘力解释,“上火”、“荔枝病”都是荔枝中果糖惹的祸,荔枝中的甜味是由大量果糖提供的,果糖必须由肝脏内的转化酶转化为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
如果食用大量荔枝,大量果糖就聚集在血管里面,从而出现转化酶“供不应求”状态,不能及时将果糖转化为葡萄糖,同时,果糖刺激人体分泌大量胰岛素,使肝脏调低血糖浓度,导致血液内葡萄糖供应不足。再加上大量摄入荔枝,减少了其他食物摄入量,进一步减少葡萄糖供给,从而引发低血糖症状,甚至出现低血糖脑病,出现恶心、汗出、乏力,继而引起高热、抽搐、昏迷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