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也有很多人认为:郎朗是被逼出来的“匠人”,其父亲的教育方法毕竟只对少数人有效,对这种牺牲童年幸福的成长方式不敢苟同,孩子在童年时期应该“放任”一下。
每个父母都是孩子前途的设计师,而所设计的就是孩子各自的性情
不少人觉得郎国任的教育方法很残酷,比如用非人的打压方式来让郎朗努力弹琴,之后又辞职,让妻子一人承担家庭的开支,带着郎朗去北京求学;郎朗9岁时,因为误以为儿子贪玩误了练琴,勃然大怒的他甚至扔出狠话:要么跳楼,要么吃药!郎朗的童年就在不断的练琴练琴练琴、挨打挨打挨打中度过,郎国任从未给过郎朗第二个选项……这是一种颇受争议的教育方法,因为它很大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和快乐,但是比起郎朗父亲的残酷,我们也不应忽视另一种残酷。
比如一些家长以反对过分干涉孩子为由,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比如有些家长只顾着赚钱,把孩子扔给老人或者保姆来带,陪孩子的时间少之又少;比如有些家长一边对着手机、电脑、麻将桌全情投入,一边对孩子说“要好好学习啊,要不将来没出息”;比如有些家长为了自己省力,把电视、手机、平板交给孩子尽情“享用”,让孩子在动画片和打游戏中打发自己的童年。
也许你会好奇,这最多算是不妥,但是也不算残酷吧,至少孩子没受罪呀。可是我们现在不陪孩子苦练“七十二变”,将来要他如何面对人生的“八十一难”呢?!
人生前期不嫌麻烦,后来才不会错过让你心动的风景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