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放有利有弊,市民观点不一
虽然海口多所高校不限制外来人员进出校园,但不可否认,复杂的人员进出确实会给校园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广东某高校发布“限外令”的做法,海口部分市民也表示理解。
“虽然大多数人进入校园是没有恶意的,但谁也不能保证其中不会有不法分子。”市民陈先生表示,近年来,大学女生受到外来人员骚扰,校园盗窃事件时有发生等问题屡屡见诸报端,高校的校园安全值得引起重视。
陈先生认为,校园是大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学校的体育设施也主要为本校师生服务,面向外人开放是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但并不是一种义务。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和生活空间,限制外人进出也无可厚非。
也有市民表示,作为高等学府,开放校园能较好体现教育的包容和兼容,也符合教育方向;高校的资源应该有条件地开放。
“宿舍是学生生活隐私地,确实应该着重保护,但体育场馆等设施面向外人开放不会有太大影响。”市民吴先生表示,校方可以对外来人员做实名登记,并在校园内做好巡查管理。这样能兼顾到学生安全与社会责任,可谓一举两得。但如何平衡两者,需要把握好“度”。
其实,不少校外人员进入校园,看中的正是高校内完善的体育健身设施。市区休闲娱乐场所少、公共健身设施缺乏、室内体育场馆收费高等是不争的事实,已成为困扰市民的普遍问题。在此背景下,高校内轻松的氛围、完善的体育场馆,为不少热衷于健身休闲的市民所羡慕。然而,部分高校内的体育场馆也有限,本校师生和外来人员之间的矛盾也由此引发。
“每天下午在操场旁边篮球场打球的人很多,场地都不够用,其中一些人看上去明显不是学生,难道体育设施不应该优先让本校学生使用吗?”海口一高校学生小王向记者表示,由于学校不限制外人进出,室外篮球场地也无专人管理,导致学校的部分体育设施被校外人员“占据”,这让不少同学感到不满,“我并不反对别人来学校参观,但是一些校内设施不应该完全向外人开放。”
小王的说法其实也是不少高校师生的心声,在校内体育设施是否对外开放的问题上,海口各高校态度不一。比如海南医学院内的操场及室外体育设施不限制外人使用,但室内体育馆的羽毛球、兵乓球场地仅限本校师生教学、娱乐使用,不面向外人开放。而海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等高校的体育设施实行限时管理制度,有条件向校外人员开放。
省教育厅:校园开放与安全之间并不矛盾,鼓励开放
去年6月,国务院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通知要求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工作,完善群众身边的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力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但体育设施的开放首先就要求校园开放,由此所带来的人员复杂性,成为各高校需要考虑的问题。
“每所学校的情况可能不一样,但我们学校是不限制外人进出的。”海南师范大学校长林强认为,高校的开放与安全其实并不矛盾,校园开放固然会造成人员的复杂性,但校方有完善的安保措施应对,足以为学生营造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秩序。
“学校有物防、技防来保护学生安全,预防盗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林强表示,高校对外开放的积极意义远大于可能带来的安全问题,从长远来看,开放校园以及体育设施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高校校园对外开放与校园安全二者并不矛盾,对外开放要结合安保,在保证校园安全的基础上对外开放,“我们鼓励高校对外开放,甚至与校外单位进行深层次的合作交流。海南大学就与海口美兰区、龙华区政府签署了合作协议,促进双方共同发展。”该负责人表示,高校对外开放,有利于资源共享,同时也能更好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作用,是一件互惠互利的事情,今后的高校应该走向更开放、更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