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方法,王泽山有一番独特的心得。
“人要恰当地估价自我,清楚自己的能力和可以掌控的范围。”王泽山说,他的选题原则是“客观需要、国际前沿、有能力解决”。课题研究中,他会随时约束自己的行动,不是什么都重要,要能舍得丢弃,才能对选定的课题精心、执着、顽强地攻关。
其次,王泽山看重“求本”(追求本质)的思维方法,即注意在众多方面因素中,找到事情或者话语的核心,透过现象看本质。据王泽山的学生孙金华回忆,王泽山带领学生做研究时,总是反复叮嘱他们不能流于表面,对于在实验中获取的各类数据,他都会亲自核对、仔细分析,不会忽略和放过期间出现的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
最后,王泽山强调,遇到问题要多问几个“为什么”。“问过和思考过后,一方面认识的范围扩大了,另一方面是对问题的理解也愈加集中和深入了。”王泽山说,“为什么”之后,过程往往还没完结,这时还要问“它还存在什么问题?”“能不能比它还好?”“怎么做才能比它还好?”也就是在“为什么”的基础上,上升到“怎么做”的层次。
王泽山院士与学生在实验室交流 朱志飞摄
好像永远不知疲倦
王泽山是一个特别珍惜时间的人。
玩微信、学开车、网络订票、做flash动画……大家戏称80多岁的王泽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80后”,他永远都在了解和学习最新潮的技术和事物。可王泽山做这一切,并非仅仅是“不服老”,“我主要是为了工作能够再快些。”王泽山说,学开车是为了方便去工厂测试、实验;学会使用智能手机,是为了随时查看保存的设备图片;在外地出差叫出租车,是省去让对方派车来接的时间。王泽山不想为任何琐事浪费研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