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也就是说你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并没有把它看成一个很特殊的事件来处理的。
刘震:是这样,因为这件事情的特殊性在于,我们在网络上看到了他的一个求助信,而且这个时候已经有比较大的阅读量了,那么第一时间我们是确认了相应的信息,同时我也做了一个回复。
第二天,也就是6月27日,清华招生办在微信公众号清小华发出文章《致甘肃考生魏祥:《人生实苦,但wei’xiang请你足够相信》这篇文章引起狂热转发,魏祥母子开始被更多的人关注。
记者:为什么要回应之后还附上一封,大家都认为很感人的一封信?
刘震:第二天早上我们正常上班以后,他给我们一封求助信,我们办公室的同事写了一封回信,这个回信往来,既然有了求助信,我们就做一封回应信。
记者:但是求助信并不是点对点交到你们手里,不是说我写给你的,而是写给公众的,你们把他给作为一个受者。
刘震:但是他求助信的抬头还是写的清华大学。
记者:所以你们就领了,认为是写给我的。
刘震:因为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我们工作的内容之一,给予我们的考生一个踏实的安心的回应,能够让他在这一段时间内很好地去准备大学后的生活。
记者:这个信的回应是作为一种工作上的,分内的回应,还是被这个信深深打动之后作为一种情感上的?
刘震:我觉得两方面都有,两方面都有。一方面是工作上的回应,另一方面从信的内容上来讲,你可以体会出是一种情感上的回应。
记者:说到这可能又引发另外一个,就是大家的一个问号,因为这个魏祥他身体的一些缺陷。
刘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