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碰壁
从组建团队开始,陈晓涛就意识到这是一条艰难的路。“之前我觉得找一些老师来最合适。”陈晓涛说,“在朋友群里发动了好几轮,才有人告诉我,老师们其实都非常忙,不会有业余时间来参与。”
发现自己有些理想化的时候,陈晓涛马上调整方向:“招募授课老师,只要有人愿意来都可以。”在最初的志愿者中,有2人经过培训,成为广州团队的讲师。
人员是齐全了,但到广州的学校去讲课,他却“一出师就不利”。当陈晓涛提出要在学校开第二课堂——“爱护我们的身体”防性侵课时,被学校一口回绝。虽然经过几番“死缠烂打”,最终还是进了课堂,不过附带条件也很苛刻——不能拍照、不能做展示、不能派小册子。
活动结束后,陈晓涛实际上有些丧气。不过没多久,隔壁班上的一位家长找到他,希望老师也能到自己孩子的班上讲一次课。但最后,这堂课还是没上成。这位家长无奈地告诉他,在家长群征求意见的时候,有一半家长都反对,最后只能作罢。
稳步前行
在陈晓涛的团队里,今年又增加了9名讲师,“现在已经有11名讲师,接下来还会增加一些。”考虑到是男性,陈晓涛被“排除”在成为讲师的队伍之外。每次老师讲课时,他就默默地当好“旁听生”。
“虽然在过去一年时间,我们的讲课次数还没超过十次,但这真是来之不易的。”陈晓涛说,不论其他,人员和时间的匹配就是一个很现实的难题。“每个志愿者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大家能抽出假期来给孩子们上课。但到了假期,孩子们又放假了。”
陈晓涛笑着规划自己的未来:“如果将来每个学校都开设相关课程,‘自带’配备专业老师,也就不需要我的存在了。”
陈晓涛(前排左一)与女童保护志愿者们
孩子们并没有羞于互动
对话:
广州日报:怎样跟孩子们上课的?
陈晓涛:我们的教学对象主要是幼儿园大班以及小学1~6年级的学生。
讲课第一步是教孩子们认识我们的身体。一般讲师们会以游戏的形式开始,告诉孩子们身体是我们的好朋友。
然后,由一个“我说你指”的游戏引出隐私部位的概念——是小背心或是小内裤包裹的地方,并告诉孩子们,隐私部位不能随便让人看让人摸。
第二步教授孩子们分辨和防范性侵害。比如,教会孩子们遭遇性侵害时,根据不同的场景来应对。
第三步是告诉孩子们如果真的遇到性侵害要怎么做。最后是,如果被性侵害后应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