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孩喜欢钱和帅,但你抱着一沓人民币,拍照秀个方向盘,她们会喜欢吗?不会!”
做了发型,换了衣服,这是为拍出有质感的照片做准备。
来之前,老周的微信上没有头像,也没发过一条朋友圈。这在导师眼里是不可想象的,无论生活现实的样貌如何,他们总能在朋友圈里营造出一种繁华景象。
照片背景的选择至关重要,导师带着这些来自农村或是城市的学员,来到装潢考究的咖啡馆、文艺气息扑鼻的艺术区、五星级的酒店甚至正在开派对的游艇,用单反相机拍出背景虚化的照片。
在照相机面前,老周的四肢更加僵硬了,他表情极不自然地望向镜头,助教走上前去,摆弄了一下他的姿势,让动作尽量显得漫不经心一些。回去之后,专门负责后期的导师帮他给照片磨皮、液化、加滤镜,上传朋友圈。
“女人的社交直觉要比男人强很多倍,她对你的判断全部来自这些细节。”导师告诉学员们,外形和朋友圈是留给女孩的第一印象,而要达到“吸引”,接下来更重要的是高价值展示。
老周曾以为高价值展示就是抱着一摞房产证给女孩看,或是告诉她们自己有几套房子、几辆车。对于像自己这样的“无产阶级”而言,似乎没有什么高价值可以给人看。
导师立马否定了他的想法。“中国女孩喜欢钱和帅,但你抱着一沓人民币,拍照秀个方向盘,她们会喜欢吗?不会!”培训师浪迹笃定地说,“她们要的是品质生活和个人修养。”
导师们讲过一个用两杯白开水成功搭讪女生的故事。进入夜场,这位“前辈”先跟服务生说,一会儿自己走到某个位置的时候,请他送两杯白开水来。之后,他开始物色目标,选中了一个在和朋友聊天的女孩。
他先走过去,对目标的朋友说,“我可以跟您的朋友聊两句吗?能得到您的允许吗?”一般来说,有人来搭讪是有面子的事,谁也不会拦着。这样先得到目标朋友的应允,既避免了目标的尴尬,也给目标的朋友留下好印象,等女孩回到朋友身边的时候,不会讲搭讪者的坏话。
他随后将女孩带到预先告知服务生的位置,继而接到了两杯白开水。女孩一看,他肯定是这里的常客,这是他的主场。
之后,稍微冷落女孩1分钟,不能太长。然后拍着服务生的肩亲切地寒暄几句,让女孩觉得自己是对服务人员很友好的人。
恋爱达人们相信,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已经在女孩心中留下了好印象。他们还相信,这样的套路可以不断复制,生产出程序化的爱情。
一天的“培训”结束,老周回到那间有些拥挤和简陋的“教室”。梳着“恋爱达人头”,穿着新衣服的老周在晚上更新了第一条朋友圈。照片里的他刮掉了胡子,粗糙的皮肤在光影和后期的作用下显得白嫩。在一个复古的台灯前,
他摊开一本书,镜头精准地捕捉到他淡淡的笑容。图片旁是一行简单的文字:夜里挑灯看书。这句话同样出现在一起培训的其他学员的朋友圈中——相较于恋爱达人 们的动作、话术、神态、装扮,文字成了最容易复制的一种。
此后的恋爱,双方就像打一场真的战争那样见招拆招。说最恰当的话,做最得体的事,时时都给自己留好后路,永远充满戒备
在老周刚刚学会发第一条朋友圈的时候,比他更早接受恋爱培训的学员宏生,已经开始在生活中成功搭讪女孩子了。
宏生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大一男生,丹凤眼,笑起来会露出两颗虎牙。来自东北的他家教严厉,此前的感情史一片空白。女孩在他眼里是一种神秘又可怕的物种。
曾经,上中学的宏生情窦初开,悄悄喜欢班上的一个女孩,被老师发现告诉了家长[微博]。
回到家,爸妈毫无悬念地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过年的时候,把这事当作笑料说给亲戚听,他“感觉非常自卑,从那时起就认为恋爱是可耻的事”。
后来宏生考上了大学,一夜之间,父母告诉他,可以恋爱了。
但父母并没告诉他该怎么恋爱。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又充满刺激。宏生在一个公开活动上邂逅了一个姑娘。红着脸,像挤牙膏一样说出了搭讪开场白,虽然对方表现出一些不耐烦,但还是给了他联系方式。
第二天,宏生火急火燎地约姑娘出来见面。他在男女生宿舍之间徘徊良久,终于等到心仪的妹子,他将自己买的礼物递了过去,直愣愣地问对方你家哪里的,你学啥专业,一边紧张地挠头,一边绞尽脑汁地想着下一个话题。
对方有些失望,没有接过宏生递来的礼物。他又进一步邀约,一起在校园里逛逛,姑娘一口拒绝了。
“这两项她哪怕接受一项,我都不会那么灰心。”那种沮丧的感觉令宏生刻骨铭心。
自从那次被女孩拒绝,宏生有点“恼羞成怒”,他先花了半年时间在网上学习如何与女孩相处的课程,然后利用暑假来到北京,旅游的同时,向恋爱培训师倾诉自己的难题。
在导师眼里,宏生暴露了太强的需求感,给对方造成压力,让女孩觉得不舒服。其中涉及恋爱培训的第二步:建立连接。连接不是无止境无底线地对女孩好,而是要“推拉”,先把对方否定掉,再肯定回来。
比如,一场即将开始的约会前,突然告知女孩自己来不了了,女孩肯定很失望,然后在几分钟后,拿着玫瑰花出现在姑娘面前。恋爱培训师自信地告诉学员:“这就是给对方制造情绪焦虑又消解掉的过程,感情会在其中共振升级。”
宏生如今已经能够口若悬河地在微信上与姑娘聊天了,他会自然地叫对方“宝宝”,得到“我才不是你宝宝”的回复时,能继续嬉皮笑脸地接过话:“怎么,这么快就想当我女朋友啦?”
“以前要是妹子没有及时回复我的微信,你知道我这一天会有多烦恼吗?”他现在学会了丛林法则——当你只有一个目标的时候,你是小心翼翼的;当你有10个交往对象时,就能谈笑风生了,一个聊不下去,大不了换下一个。
他们管女孩叫“资源”,每一个恋爱培训师的微信好友都有上千个,他们认为女孩在最终选择伴侣的时候会考虑三个因素——价值、可得性和自己的投入,说白了,那些与男人互动的时间、精力和金钱,都是女人的沉没成本。
在寝室舍友打电脑游戏升级的时候,宏生已经悄悄成长为一个中等水平的恋爱达人了。这个原本青涩的大一男生,在北京的旅途中,第一次牵起了女孩的手。
之所以能够“得逞”,是因为恋爱培训师的一套话术。在与搭讪成功的女孩稳步升温感情之后,宏生对她说:“你知道两分熟的牛排什么样吗?”对方摇头。宏生淡定地牵起女孩的手,摇晃了几下,捏了捏手掌的边缘,对她说:“就是这样。”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牵手的时候,我感觉她就是我的女朋友。”宏生仍然处在兴奋中,这些屡试不爽的法则和技巧,让他成为恋爱培训师的忠实信徒。
他将以前秉承的观念统统抛掉。许久以前,他认为牵手是一种神圣的仪式,证明一场恋情的存在、起点或是发生。牵手时,心跳、呼吸可能都会加速,直 到脸蛋憋得通红。现在的宏生,展现出一种无所畏惧的轻蔑态度:“大半个青春期,我都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想象之中,以为最美的牵手,不过是这个样子了。”
这个1994年出生的男孩不再相信真爱。“真爱?电影里拍得都很美好,那是童话。你会发现学习好的、漂亮的都在隔壁班,离你非常远。真爱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
宏生的要求开始变得实际:“我现在想开了,我要的是恋爱,不是真爱。”
他再也不似从前了。曾经的他和许多大学男生一样,没有任何经验和技巧可言,全凭本能和心头燃烧的一团火焰。他们不会发段子博美人一笑,也不会玩 欲擒故纵的把戏,他们若喜欢谁,就一股劲儿地发短信、发微信、发QQ,穷追猛打,约不了午饭就约晚饭,约不上晚饭就约夜宵。他们还没有学会占星相,变魔 术,煮法式大餐这些追女生的绝招。
而在他看来,此后的恋爱,双方就像打一场真的战争那样见招拆招。说最恰当的话,做最得体的事,时时都给自己留好后路,永远都充满戒备。他们的关系理智、恰当、独立、自由、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