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够 高校“潮课”比比皆是
纵览近年来全国各大高校雨后春笋般开设的选修课,记者发现,开设“潮课”的不止中山大学医学院一家。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三国杀攻略教程》;广东金融学院开设《爱情心理学》,教同学们怎么谈恋爱,期末如能“牵手成功”就可以拿高分;华南农业大学开设的《森林大型真菌》课,因为“画蘑菇,拿高分”被同学们戏称为“蘑菇课”;广州大学更是开设《生死课》,教你写遗书、立遗嘱……
再看全国,中国政法大学根据当红美剧《LIETOME》(别对我说谎)开设《心理应激微反应》选修课;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学院开设“新女性必修课程”,教你怎样成为贤妻良母;中国计量学院标准化学院开出《酒文化入门》课,教学生品酒,并可以在酒庄里边品酒边考试;北京体育大学“真枪实弹”开设了“舞龙舞狮课”……
其实在国外,这类“潮课”风靡已久,“魔法课”、“僵尸课”、“爬树课”……怪招频出。
专家说 “灌输式”教育亟待更改
在“选修课必逃,必修课选逃”风气弥漫国内各大高校之时,“潮课”风吹来,学生大叹过瘾,专家学者们也开始了反思。
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对此回应说“很正常”。他提出,作为大学,理应有更多的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因此,选修课的比重要加大,必修课的分量则要减少。“现在国内高校开设的必修课太多,导致‘千校一面’,何必让学生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不感兴趣的课程上呢?国外很多大学的选修课比重都在60%。”
熊丙奇指出,“潮课”的出现对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学生兴趣有一定积极作用,但课程不在于潮不潮,关键是这门课的内容和教授形式能否结合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能否让学生参与进去。“当今国内高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大多停留在陈旧的灌输式教育上,这对学生完全没吸引力,能不能像讲故事一样讲课、传授知识,能不能让学生激烈地参与讨论,能不能改灌输式、填鸭式教育为交互式、探讨式教育,这才是我们当下课程建设的关键!”
“这连带着教师的考评体系也要更改,从重视科研到重视教学水平上来;也连带着大学要转变到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本位上来。”熊丙奇说。《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