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学生,周测、月考、期中考总是难免的,只是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个人情绪。一旦考差了,有的学生不仅情绪低落,甚至变得暴躁易怒。此时,家长该如何给孩子一个助推力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叶彦琪、徐雪娜老师,请他们为学生在考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支招。
个案1
成绩不佳 一到考试就恐惧
自卑、无助,每次考试后,这两种情绪都像梦魇一样,萦绕在市区某中学初三学生小许的心头。由于基础较差,自从进入初三以来,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牢牢占据在下游的某一个位置。
“每次考试成绩公布时,我有一种做贼的感觉。”小许说,月考以来,他的情绪至今都没有恢复过来,他从来都不知道学习的乐趣在哪里,“几次考试下来,不知道努力的方向在哪里,我已经开始‘破罐子破摔了’。”对于老师的任何建议,小许也听不进去,“我觉得那与我没有任何关系”。
树立信心,报个补差班
名师支招:要解开小许的心结,重建他的信心,班主任老师的作用至关重要,要和小许进行一次卓有成效的谈话。班主任首先得接纳小许,站在小许的立场和角度了解他的心情,思考问题。要让小许明白,初三是一个大家庭,必须让他回归到学习中间去,摆脱对学习、考试的恐惧。
当然,要“拯救”小许,最重要的是要重新树立他对学习的信心。由于小许的底子较“薄”,家长可考虑给他报一个培训班,进行补差。同样,对待小许也应以鼓励为主,家长不要过于着急,要多花些时间陪陪孩子,用行动告诉孩子,初三阶段付出艰辛的还有父母。
对小许而言,应树立一个短期目标,一步一步来。首先让他感觉到学习的快乐,然后一步一个脚印,把成绩提上去。这种成功的心理体验可为健康成长提供新的源泉。
个案2
成绩时好时坏 他变得古里古怪
市区某重点中学高三学生小施,高一、高二时,成绩算是处在年段的中上游,进入高三后,小施的成绩时好时坏,情绪变化也比较大,脾气也变得不可捉摸。
小施的妈妈说,高二期末考,小施成绩排在年段160名左右,高三的第一次月考,小施成绩进步了,处于年段的100名左右,可最近一次月考,却退到了年段的200名。最近小施情绪很差,脾气暴躁,小施妈妈多问几句,小施就很冲地对她说,“要不你去考一下,你去试一下。”
谨记分数是没有价值的
名师支招:当孩子没有考好时,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孩子,家长都应该给予正面的意见和影响。
对于学习已经非常努力,对自己要求较高的孩子,家长首先不要打击孩子的自尊心,不要去追究成绩,一定要让孩子感到自己的努力是被认可的。
对于心里有紧迫感,但自制力不足,没有落实到行动上的孩子,要分两种情况。如果孩子比较外向,抗挫折能力比较强,那么家长可以采取比较严厉的措辞,比如跟孩子说,“我对你这次的成绩很不满意,你这么聪明,考出这样的成绩我不能接受。”进而要和孩子约法三章,督促孩子将计划和想法落实到行动中。如果孩子比较内向,信心不足,家长要用一种“同理心”的方式,让孩子感到被理解,比如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妈妈看到你这么努力,这次没考好,也很难过。”还可以鼓励孩子,“你这么伤心,是因为你很有上进心,你想做得更好,这点就让妈妈非常欣慰。”当孩子情绪平复之后,可以接着说,“要不然我们看看接下来要怎么做?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如果孩子的想法有不太合理的地方,家长可以委婉地提出建议,比如说,“你看我们这样是不是会更好一点……”
对于无心向学、态度始终不端正的孩子,建议家长尽快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请老师提出要求和做法,并要和老师保持一致,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拆老师的台。
个案3
成绩下滑 她差点失了信心
周玲(化名)是市区某中学的一名高二学生,头脑灵活、思维活跃,接受能力特强。高一时成绩处在班上的前10名,一向很自负,高二文理分班后,周玲选择了理科,可不想几次月考,周玲的成绩均不理想,一下子成了班里的后进生,这让自负的她一时接受不了。
“别的同学在努力,我也在努力,而且比他们用更多的时间,为什么成绩不进反退呢?”周玲怎么也想不通。这段时间,周玲对学习甚至有些失去信心,有时候上课前还有些莫名的焦虑。
与同学结成“学习共同体”
名师支招:周玲的优点很明显,但缺点也同样突出。由于自负聪明,周玲常常自以为了不起,这种毛病的产生可能与家庭的过分娇宠、生活中的一帆风顺、片面的自我认识有关。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周玲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家长平时多关注她的言行举止,发现闪光点,及时表扬,发现不知之处,及时提醒,尽量不当众批评教育,而是悄悄地单独进行。
对于学生而言,当务之急当然是要提高信心,加强自我内心调控,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对待下一阶段的学习,相信自己一定能行,一定要坚持下去。从方法上,可与周围的同学结成“学习共同体”。找一些能与自己形成互补的同学,相互监督,在对比中认清自我,共同提高。在家长方面,当然还是应多与班主任联系,把握孩子的内心动向,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孩子一道分析每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途径;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及时表扬孩子所取得的进步。(本网记者 黄晓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