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投笔从戎 泉州大学生也“疯狂”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讯 今年,我省的征兵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兵员征集对象主体由农村青年、城镇待业青年调整为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另外,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补偿,或者对其国家助学贷款进行代偿,同时对退役后复学的原高等学校在校生实行学费资助,每人每年最高可达6000元。

  这一政策的调整,在泉州各高校引起了不小反响,“到部队去”一时间成为高校学生流行语。

大学生应征入伍 学费由国家埋单

  据了解,今冬征兵工作从11月1日开始,至12月底结束。记者也从泉州市教育局了解到,今年征兵政策略有调整,主要有三个方面:征集范围有所扩大、体检标准适当放宽、政审程序适度简化。这意味着,今年泉州将有更多的大学生符合条件,可征集到更多优秀兵源。

  2012届高职高专毕业班学生是今冬征兵工作的重点,征集对象由去年原则上不征集在校大学生调整为可征集在校大学生,并尽量征集2011年刚入校的新生;高职(专科)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完成专业课程后,参加实习至2012年毕业的,本人自愿应征并符合条件的,也可以批准入伍;征集的女青年,由去年只征集普通高中和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调整增加在校大学生及五年专大专阶段的大学生(指在读第四、第五年)。

  体重、文身瘢痕、耳眼等体检标准适当放宽。如,男青年每耳扎耳眼1个不影响军容的为合格,调整为男青年扎耳眼无明显疤痕、无可视性穿孔,不影响军容的为合格。女兵身高由162厘米以上放宽到160厘米以上。对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的政审程序适度简化,以本人现实表现为主,原则上不再对其入学前和就读返乡期间的现实表现情况进行调查。

  另外,根据国家新出台政策,大学生应征入伍学费由国家埋单: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国家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高等学校在校生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实行补偿,或者对其国家助学贷款进行代偿,同时对退役后复学的原高等学校在校生实行学费资助,每人每年最高可达6000元。

到部队锻炼自己

亦是就业好出路?

  “大学毕业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我打算在军队里考军校,这是一个不错的出路,可以解决工作上的后顾之忧。”面对记者的提问,泉州理工学院计算机专业的陈云涛直接道出了参军目的。据了解,我省今年有近6万名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面对找工作难的困境,选择参军或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黄晓江是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法学专业的一名学生,他告诉记者,已跟家长商量好,这次打算报名参军,谈到自己的选择,他表示,部队稳定的收入和优惠政策让他最终决定报名。记者从省征兵办了解到,大学生义务兵服役两年,享受的津贴、伙食费、退伍补助和优待金累计15200多元,平均每月所得超过660元;大学生义务兵如果退伍后选择货币化安置,则平均每月所得超过1480元。这样优厚的待遇对大学生来说具有不小的吸引力。

  而新出台的大学生应征入伍、学费由国家埋单的政策,也为不少学生及家长免除了顾虑。泉州师院物信专业大四毕业生小吴表示,服兵役期间国家有补贴,在校期间缴纳的学费又得到补偿,不仅为家里减少了经济负担,又能在部队得到锻炼,可谓一举三得。

  为了吸引更多大学生入伍,福建省也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措施,对表现优秀的大学生士兵,在学技术、选取士官、报考军校、直接提升军官等方面优先安排。对退伍后复学的大学生,如本人自愿,且符合相关条件,在校学习期间应优先选拔为国防生或毕业后直接接收补充军队干部队伍。取得全日制高校本科学历和学士学位的大学生入伍,当兵两年后可直接提干成为军官。

报名需理性

直面人生规划未来

  对于此次征兵政策重大调整,省征兵办公室的一位负责人表示,这次对征集对象主体进行大幅调整,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兵员质量。这首先是满足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目前全军中青年军官学历基本都在大专以上,但士兵队伍的文化程度明显偏低,并且呈现出与军官队伍的学历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迫切需要提升士兵队伍的文化程度。

  而不少大学生报名参军,除了应对就业压力外,亦有不少出自对军旅生活的向往。“我选择当兵,就是为了实现自己从军的梦想,希望自己在军队里能够得到脱胎换骨的锻炼”,采访中,不少有意报名参军的大学生认为,到军营这个大熔炉去提高自己,是人生难得的历练。

  对此,华侨大学社会学肖北婴教授表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新生力量更加应该尽义务服兵役,而现在国内高校扩招,就业形势严峻,毕业后入伍也不失为一种选择。但现在有很多大学生应征入伍,除了看中部队里面的锻炼外,往往凭着一腔热情去参军,过于理想化。他提醒想要报名的学生,不要忽略了在部队中的种种艰辛和对未来的理性规划。(本网记者 黄晓燕)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