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开学在即,新的学年即将拉开征程。对2012届的高三生而言,如何尽快认识高三、走进高三、适应高三,是他们都要面临的实际问题。本期,《教育专刊》特别请来了今年泉州市文理科状元林婧婷、王福议,就心态和复习方面给新高三学生一个全面的指导,希望给高三学子带来些许帮助。
状元小档案
林婧婷
2011年泉州市高考文科原始分状元,总分662分,语文136分,数学149分,英语138分,文综239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
王福议
2011年泉州市高考理科原始分状元,总分702分,语文128分,数学148分,英语146分,理综280分,现就读于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
先做好心理准备
赢在高三新起点
“我们老师曾经说过,考生考试中的心态在高考成功中占第一位,考生在考前的心态在高考中的作用占第二位,考生的学习方法在高考中占第三位,考生的学习实力在高考中占第四位。”状元林婧婷认为,对高三生来说,学会调整心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准高三学生首先要克服对高三的恐惧心理,以主动的心态、积极的行动,去迎接高三的到来。”林婧婷说,不少刚迈入高三的同学都有一种“急功近利”的焦躁心理,比如有的同学一认识到自己已进入高三,就迫不及待地想证明自己的实力,想在第一轮高考复习中立竿见影。这种激进的念头如果控制不好,反而会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一旦某一次考试发挥失利就会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林婧婷建议准考生们,在刚上高三时应学会客观评估自己的实力,审视自己的基础,检讨自己的方法,反思自己的状态,不要被好高骛远的想法牵扯而步入泥潭。
“还有,从进入高三起,你就要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林婧婷表示,高三的大考一个接一个,且每一个都有它重要的理由,往往压得同学们喘不过气来。对于这些月考、联考,千万不要畏惧,而要把它们当成暴露问题的绝佳机会。要知道,平时考试时错的越多,暴露的问题就会越多,问题被解决的就会越多,高考时出现新问题的几率就会越小。
第一、二轮复习
最好跟着老师走
“第一、二轮复习会有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但大家不要着急,一、二轮扎扎实实巩固好了,三、四轮可以很快地过掉,这个时候大家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基础搞好。”状元王福议表示,高三第一、二轮复习,能够很好地把你以前学得不好的、没学到、没想到的东西补充上来,这时候再有提高,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平常对于自己上课听老师讲,尤其一、二轮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跟着老师走。”状元林婧婷说,不过到了最后的阶段,就可以因人而异,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子。比方说地理学科吧,在最后的阶段,老师讲的东西可能讲10分钟,这时林婧婷会做自己的复习,只是最后抬起头来扫一眼黑板,看老师讲的是什么。如果这样做一两次,发现老师讲的她都知道,而且也很清楚是怎么回事,她就可以继续做自己的事情。一旦发现老师讲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些她不是特别明白,或者突然给了一个特别好的方法的时候,她就会专心听讲进行补充。
两位状元共同的建议是,在第一、二轮复习时,要雷打不动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而在第三、四轮复习时则可以因人而异。如果你觉得平常自己的效率不是很高,或者基础知识不够完善、不够扎实的时候,一定要继续跟着老师走。但是如果程度很好的同学,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所谓的“机会成本”:如果你跟着老师听,会不会没有自己学的时候效率高。这个时候希望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一定要在基础扎实稳固的前提下,再去考虑其他的问题。
将书本翻遍吃透
每天做事有计划
“高三学生一定要懂得课本的重要性。因为每一道高考题都是课本概念的延伸和课本题目的综合,吃透了课本,就抓住了根本,也就不用担心会考不到好分数了。”状元林婧婷建议准考生们在升上高三后,一定要经常反问自己:是不是课本上的每一个概念都搞得清清楚楚?是不是每一道例题习题都能达到一看就会做的程度?是不是认真分析了课本所体现的基本意图和基本思路?
“在熟悉课本的同时,要配合做好题。什么是好题?经典题、自己做错的题,就是好题。”状元王福议提供了一个“土方”:对做错的题,多钻研,反复做,直到不会再错为止。这样做,花的时间不见得多,但比做大量的新题要有用得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对于会做但不一定能做对、做对但不一定能拿到全分的题,准考生们一定要学会研究答案。林婧婷认为,答案中所体现的答题思路、表达方式都是同学们要尽力模仿的。将自己的答案与高考答案相比较,从中发现不同之处,改起来也就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点在语文和文科学习中体现得尤其明显。
“高三学生还应该学会做好计划,给自己每天的生活定计划。”两位状元建议准考生们,在每天晚自修前,应整理好书本、练习;同时按重要性排序,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有条理地安排好。第二天一早起床,就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计划,每天复习什么、重点要做些什么事,心中早有安排。(本网记者 黄晓燕)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