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闽南网 > 教育 > 教育新闻 > 正文

汉语四六级考试10月试行 或成为职业标准

核心提示: 教育部近日公布,历时3年研制完成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今年10月份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等地试点实施。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教育部近日公布,历时3年研制完成的“汉语能力测试”将于今年10月份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等地试点实施。汉语能力测试分成六级,对不同要求的人群采用不同等级的考试。一级为入门级,二级为基础级,三级为普及级,四级为通用级,五级为提高级,六级为专业级。按照要求,媒体工作人员、教师等需要用六级考试去测试,而普通大众达到三级即可。开设此考试,旨在遏制国人提笔忘字、满口洋文、淡漠汉语的现象,复兴传承数千年的母语文化。将来,对语言文字要求较高的职业将可能采取该考试结果作为职业标准。不少网友称其为“汉语四六级考试”。

  消息一经传出,网友众口不一,热议相关话题。尤其是在闽南话盛行、普通话带“地瓜腔”的泉州地区,不少老师和学生都觉得“不可思议”。

  国人考汉语,有没有必要?对习惯说闽南话的泉州人来讲,这一考试是否不公平?让我们来听听闽南人是怎么说的。欢迎登录海角五号博学堂论坛(http://www.ihaij.com/博学堂),参与讨论。

【正方】

再不测试 “火星文”要打败正统汉语了!

  泉州七中苏超群老师认为,考试应该以市场社会需求为主导,教育部根据社会普遍存在的“外语热,母语冷”、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现象,提出“汉语能力测试”,希望“以考促学,以评促学,推进汉语学习和应用”,这对改变年轻一代汉语水平日趋恶化的状况是有益的。

  “尤其是很多年轻人因为追求个性和时尚,故意使用谐音字、别字等,比如现在很流行的‘有木有’、‘虾米’、‘酱紫’、‘粉好’、‘胖纸’等,用着用着,时间一长,可能就成为习惯,到真正考试时,很容易出错。”苏老师表示,今年高考作文就明确提出不能使用网络语言,如果学生因为习惯乱用,因此失分就相当可惜了。从这一点看,进行汉语能力测试应该是必要的。

  而在年轻人群体中,不少也对“汉语考试”抱着新奇、欢迎的态度。泉州新概念培训学校的王志阳说,个人比较喜欢中国古典文化及历史,所以觉得汉语能力测试是有必要的,对理解中国文化有很大帮助,而且现在中文普遍下降是不争的事实。“从职业角度讲,开设此类考试,对培训行业可能也是一个商机。”

【反方】

一次考试 难以衡量汉语水平

  而对于教育部的这一决定,很多人都表示没有必要,因为单凭一次考试、一纸证书,很难衡量中国人的汉语水平。

  泉州一中邵晏老师明确提出反对意见。他说,其实现在学校各个年级的语文考试就是语文水平测试了,“教育部如此没信心,老外爱来中国就要考,拉上国人一起考,体现的是国际化标准吗?美国人也不考托福、雅思吧?”

  复旦大学福建招生组组长董文博老师尤其不赞同把“汉语能力测试”作为一项职业标准。“美国ETS中心有TOEFL,SAT,GRE等考试,分别都是针对外国人入境、大学录取、研究生录取而设置的,但还没有针对美国人择业设置的非专业考试。这样看来,‘汉语四六级考试’还不足以反映中国人的文化水平,如何能够列入职业标准?”董老师说,普通话水平考试是必要的,因为有些职业对普通话发音有一定要求,但汉语文凭并不能反映这一点。

【思考】

方言区可否降低标准?

  在这次话题讨论中,很多读者都提到一点,作为闽南人,受到地方方言的限制,“汉语能力测试”如果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对他们显然是不公平的。

  泉州七中苏超群老师提出,对汉语类教师可以要求高一些,跟普通话考级类似,但对于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方言地区(比如闽南地区),以及年龄较大的或理科老师而言,可以酌情放低标准。“如果是考口音,普通话测试已经存在,没必要重复。如果是书面考试,南方人应该受方言影响,语法会有些不太规范。”苏老师建议,当大学英语四六级已经慢慢不强行、不再与学位挂钩的时候,汉语考试也应该更人性化一些。

  网友“不说谎的匹诺曹”,虽然保护母语很有必要,但考试多了不是什么好事。闽南地区很多人特别是现在的小孩,闽南语不会说,普通话又说不好,更别提外语了,再搞个汉语等级考试出来,那以后孩子不说话了怎么办?(本网记者 叶碧玉 实习生 黄万宝 许美婷)

分享到: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版权声明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回到顶部 关注海峡都市报闽南版报社官方微博

电话:0595-28985153 传真:0595-22567376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田安南路536号五楼 在线QQ客服

CopyRight ©2020 闽南网是由福建日报社(集团)主管 版权所有 闽ICP备1020650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90010

闽南网拥有闽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闽南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